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上海綜指升穿4400點,人人都火火地奔發財。去年內地股市創造兩個世界歷史紀錄。一是12月5日,滬深A股單日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刷新世界紀錄(這個紀錄又在今年3月被1.4萬多億元打破);另一個是12月19日中國股市總市值達到36.2萬億元,首次超越日本。
這一輪股市憑什麽大漲?既無法用傳統理論及模式來預測,也沒有宏觀資料或經濟指數可以支持。但輿論和股民都能找出若干個理由來解釋,最重要的是政府想幹嘛,政府已經意識到房地產市場是救不起的阿斗,政府只好希望催生「國家牛市」來救經濟,希望股市成繼樓市之後的又一個吸收巨額貨幣的蓄水池。
政府望股市取代樓市 成貨幣蓄水池
自2014年以來,政府催生「國家牛市」的意圖十分明顯,尤其去年房貸新政後,政府一直在強化「國家牛市」的氛圍,比如,對股市老鼠倉的嚴厲打擊,以此來增加投資者對股市的信任;引進了新的指數型產品,以便讓投資者在市場有更多的選擇;啓動滬港通,以便讓海外的投資者參與中國股市;融資融券業務更為靈活地展開,以便讓更多的投資者便利使用這個工具;眼下更開閘,一個投資者可以開20個帳戶,以便投資者騰挪互炒……
因此,無論是貨幣政策的寬鬆,還是製造股市炒作的題材,一個又一個,一輪又一輪。在這種情况下,各路資金豈能不湧入市場來推高股價?
但是,股市真能成為貨幣的蓄水池嗎?在過去20多年裏,中國保持着極高的廣義貨幣(M2)增速。截至2014年2月末,廣義貨幣餘額達125.74萬億元,M2/GDP比例接近200%,在世界主要國家中遙遙領先。為此央行長期背負「濫印鈔票」的駡名。但與此同時,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通貨膨脹卻長期保持在較低的位置。
這不符合邏輯嘛。對這兩種悖離的資料,有種觀點認為,中國有一個資金的蓄水池,將央行發行的巨額貨幣吸收進去,避免了物價大漲。胡溫政府10年,整個貨幣M2總量從不足20萬億,到2013年突破100萬億,這些錢都去哪兒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樓市被認為是這樣的一個蓄水池,吸納了超發的貨幣。如今,隨着房價的回調,以及股市的暴漲,股市似乎成了一個新的蓄水池。
當年央行行長周小川信心滿滿地說「池子」,其池子就是股市?因為股市吸納的資金不僅對實體經濟減少干擾,特別是應對過去熱錢湧入樓市的抽身退席,而且股市吸納的資金可以再增發掉,有利於調整通貨膨脹。
至4月10日,滬深股市流通市值42.6萬億,總市值51.8萬億。那真可以承接一下沉澱在房地產蓄水池中100多萬億元的資金呢。
但有論者認為,股市和樓市都不可能成為天量資金的蓄水池,資金之所以投入到股市和樓市中,並不是為了被沉澱下去,而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這才是資金的本性。
資金進入股市 不會停止流動
比如樓市。資金投入後並未沉澱到某個蓄水池中並停止流動,恰恰相反,資金從購房者流通到房地產商手中,房地產商獲得資金後,資金也沒有沉澱到房地產商手裏,房地產商發放工資、償還債務並擴大借款規模、繼續購買土地、修建更多項目,其他購房者繼續購買,如此周而復始……與樓市類似,投入到股市中的資金也並不會沉澱下來。資金進入股市成為上市公司發放工資、擴大投資的一部分,不會停止流動。
實際上,股市與樓市一樣,只是不同的投資物,就看誰的盈利性更好,而與蓄水池無關。國內散戶是這一波股市上漲最大的動力。目前市場交易中散戶交易額佔比達90%以上。3月16日至20日新增A股帳戶數113.85萬戶,按月比增長57.95%,創近8年新高。用一句老話,連修鞋的和的士司機都入市了。
在這種情况下,股市的不確定性更為兇險。只要政府催生「國家牛市」的意圖不改變,股市指數上漲態勢就不會改變。如果政府的意圖一旦改變,股市上漲動力隨時都可能瓦解。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這一輪股市憑什麽大漲?既無法用傳統理論及模式來預測,也沒有宏觀資料或經濟指數可以支持。但輿論和股民都能找出若干個理由來解釋,最重要的是政府想幹嘛,政府已經意識到房地產市場是救不起的阿斗,政府只好希望催生「國家牛市」來救經濟,希望股市成繼樓市之後的又一個吸收巨額貨幣的蓄水池。
政府望股市取代樓市 成貨幣蓄水池
自2014年以來,政府催生「國家牛市」的意圖十分明顯,尤其去年房貸新政後,政府一直在強化「國家牛市」的氛圍,比如,對股市老鼠倉的嚴厲打擊,以此來增加投資者對股市的信任;引進了新的指數型產品,以便讓投資者在市場有更多的選擇;啓動滬港通,以便讓海外的投資者參與中國股市;融資融券業務更為靈活地展開,以便讓更多的投資者便利使用這個工具;眼下更開閘,一個投資者可以開20個帳戶,以便投資者騰挪互炒……
因此,無論是貨幣政策的寬鬆,還是製造股市炒作的題材,一個又一個,一輪又一輪。在這種情况下,各路資金豈能不湧入市場來推高股價?
但是,股市真能成為貨幣的蓄水池嗎?在過去20多年裏,中國保持着極高的廣義貨幣(M2)增速。截至2014年2月末,廣義貨幣餘額達125.74萬億元,M2/GDP比例接近200%,在世界主要國家中遙遙領先。為此央行長期背負「濫印鈔票」的駡名。但與此同時,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通貨膨脹卻長期保持在較低的位置。
這不符合邏輯嘛。對這兩種悖離的資料,有種觀點認為,中國有一個資金的蓄水池,將央行發行的巨額貨幣吸收進去,避免了物價大漲。胡溫政府10年,整個貨幣M2總量從不足20萬億,到2013年突破100萬億,這些錢都去哪兒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樓市被認為是這樣的一個蓄水池,吸納了超發的貨幣。如今,隨着房價的回調,以及股市的暴漲,股市似乎成了一個新的蓄水池。
當年央行行長周小川信心滿滿地說「池子」,其池子就是股市?因為股市吸納的資金不僅對實體經濟減少干擾,特別是應對過去熱錢湧入樓市的抽身退席,而且股市吸納的資金可以再增發掉,有利於調整通貨膨脹。
至4月10日,滬深股市流通市值42.6萬億,總市值51.8萬億。那真可以承接一下沉澱在房地產蓄水池中100多萬億元的資金呢。
但有論者認為,股市和樓市都不可能成為天量資金的蓄水池,資金之所以投入到股市和樓市中,並不是為了被沉澱下去,而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這才是資金的本性。
資金進入股市 不會停止流動
比如樓市。資金投入後並未沉澱到某個蓄水池中並停止流動,恰恰相反,資金從購房者流通到房地產商手中,房地產商獲得資金後,資金也沒有沉澱到房地產商手裏,房地產商發放工資、償還債務並擴大借款規模、繼續購買土地、修建更多項目,其他購房者繼續購買,如此周而復始……與樓市類似,投入到股市中的資金也並不會沉澱下來。資金進入股市成為上市公司發放工資、擴大投資的一部分,不會停止流動。
實際上,股市與樓市一樣,只是不同的投資物,就看誰的盈利性更好,而與蓄水池無關。國內散戶是這一波股市上漲最大的動力。目前市場交易中散戶交易額佔比達90%以上。3月16日至20日新增A股帳戶數113.85萬戶,按月比增長57.95%,創近8年新高。用一句老話,連修鞋的和的士司機都入市了。
在這種情况下,股市的不確定性更為兇險。只要政府催生「國家牛市」的意圖不改變,股市指數上漲態勢就不會改變。如果政府的意圖一旦改變,股市上漲動力隨時都可能瓦解。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