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地新股市場昔日一段國企林立的光輝日子已不復返,近年的新股質素參差,令不少基金、散戶亦告損手。同時,內地崛起的科網股,齊齊出走到美國上市,令香港新股市場更形暗淡。內地時興「新常態」,本地新股亦有鬥快發盈警的「新常態」,其中去年上市的強泰環保(1395),史無前例在上市1日後,「超光速」發盈警。即使集團因上市費用而要盈警,但已被市場質疑公司的質素。
強泰上市1日「極速」盈警
有美資行基金經理直言,證監會及港交所(0388)把關不足,讓個別有問題的新股上市,結果只會令新股市場的氣氛變得更差。但近年有關監管機構已收緊上市規例,包括上市保薦人制度等。「好像諾奇(1353)般,即使你現在將股份停牌,但上了賊船的投資者已要長期坐艇,為何一開始不查清楚?」
他又稱,近年市場興「啤殼」,有人靠製造殼股再轉售圖利,但監管當局卻坐視不理,故旗下基金近年已很少投資新股。
市場人士表示,現時殼股受惠「北水」而有價有市,一隻「乾淨」的主板殼叫價約5億元。即使打折後亦要4億多元,有個別新股的管理層,寧願透過賣殼「搵快錢」。例如去年1月下旬上市的Magnum(2080),上市年多已將控股權易手,主席葉茂林也成功從中賺到4億元。
強泰上市1日「極速」盈警
有美資行基金經理直言,證監會及港交所(0388)把關不足,讓個別有問題的新股上市,結果只會令新股市場的氣氛變得更差。但近年有關監管機構已收緊上市規例,包括上市保薦人制度等。「好像諾奇(1353)般,即使你現在將股份停牌,但上了賊船的投資者已要長期坐艇,為何一開始不查清楚?」
他又稱,近年市場興「啤殼」,有人靠製造殼股再轉售圖利,但監管當局卻坐視不理,故旗下基金近年已很少投資新股。
市場人士表示,現時殼股受惠「北水」而有價有市,一隻「乾淨」的主板殼叫價約5億元。即使打折後亦要4億多元,有個別新股的管理層,寧願透過賣殼「搵快錢」。例如去年1月下旬上市的Magnum(2080),上市年多已將控股權易手,主席葉茂林也成功從中賺到4億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