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文章見報之時,政府已公布了2017年的特首普選方案,可以預見,建制與民主派將在未來兩個月展開新一場激烈的民意戰。在北京再三強調沒有讓步的前提下,政改方案難走出人大8•31的「3閘」框架,社會的討論焦點,不在方案細節,在於究竟港人要不要「袋住先」,一票在手,是否勝過千言萬語。
部分主張「袋住先」的建制派人士有一套理論,就是你今天不將方案袋入口袋,5年後也未必有一個理想中的真普選方案,這樣只是白白浪費時光。這說法不無道理,也可能最符合現實,但在今天的政改路上,一張特首選舉的選票,是否能抵上人的尊嚴?
2010年,港人已面對過「袋還是不袋」的政改交叉點,當年筆者也是「袋派」,有感香港在普選問題上爭拗多年,加上中央明確承諾在2017年香港特首可由普選產生,何不博一鋪,向前踏一小步,作為驗證北京日後會否信守承諾、會否信任港人的「押碼」。
靜候5年,帶着對落實普選的希冀、盼望,等待中央揭盅。最後發現,5年前的「賭注」,換來的是人大常委落3重閘的普選特首方案,當中包含着北京對港人的不信任、對「一國兩制」的重新演繹、對「高度自治」的蔑視。今天站在另一次政改抉擇面前,不是要不要一張特首選票的問題,而已是尊嚴的問題。
當港人在回歸17年來,一直以最大的忍耐面對龜步式的政制發展,到今天換來的,卻是貨不對辦的普選方案,袋住先,是對委曲的容忍,是對違諾的接受,這樣說,也許是不識趣,也無法預見將來可爭取得更好的,但至少是對個人尊嚴的尊重。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部分主張「袋住先」的建制派人士有一套理論,就是你今天不將方案袋入口袋,5年後也未必有一個理想中的真普選方案,這樣只是白白浪費時光。這說法不無道理,也可能最符合現實,但在今天的政改路上,一張特首選舉的選票,是否能抵上人的尊嚴?
2010年,港人已面對過「袋還是不袋」的政改交叉點,當年筆者也是「袋派」,有感香港在普選問題上爭拗多年,加上中央明確承諾在2017年香港特首可由普選產生,何不博一鋪,向前踏一小步,作為驗證北京日後會否信守承諾、會否信任港人的「押碼」。
靜候5年,帶着對落實普選的希冀、盼望,等待中央揭盅。最後發現,5年前的「賭注」,換來的是人大常委落3重閘的普選特首方案,當中包含着北京對港人的不信任、對「一國兩制」的重新演繹、對「高度自治」的蔑視。今天站在另一次政改抉擇面前,不是要不要一張特首選票的問題,而已是尊嚴的問題。
當港人在回歸17年來,一直以最大的忍耐面對龜步式的政制發展,到今天換來的,卻是貨不對辦的普選方案,袋住先,是對委曲的容忍,是對違諾的接受,這樣說,也許是不識趣,也無法預見將來可爭取得更好的,但至少是對個人尊嚴的尊重。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