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由金融界轉戰漢能薄膜(0566)做財務董事的林一鳴,仍不斷筆耕的發表財經文章,最近更出了首部財經小說《財技風雲》。林一鳴認同,投資物業也是一種利用低息賺取回報的財技,並指繼續看好樓市,預料今年和明年樓價每年可續升5%至10%,租金更會跑贏樓價;不過,他也指出縱使利好因素存在,一旦樓價升至香港最高收入的三分之一家庭也覺得難以負擔之時,也會面對下調壓力。
坊間常以樓價已超出市民的負擔能力,一般大學生不吃不喝20年也買不到樓為理由,預測樓價必須大幅調整。林一鳴則認為,大部分人、甚至政府官員計算市民的供樓負擔能力,都是以香港的家庭中位數收入作計算基礎,但事實上收入在中位數或更低的市民,從來不是買樓的主力,而事實上香港收入最高的三分之一人口,約等同50萬個家庭,買樓供樓仍是相對輕鬆,所以樓市不虞大跌,甚至有上升空間。
不擔心樓市加按「借爆」
「這批收入最高的三分之一人口,個人收入中位約為4萬多元,估計家庭每月收入可達6萬至7萬元,假設拿一半收入來供樓,便可借樓價約600多至700萬元,並可買入約1000萬元的物業。如果當一般樓遠遠升過此一銀碼,令這三分之一人口也覺得難以負擔的話,樓市便會出現危機。」
坊間另一擔憂樓市的地方是可能有不少業主因樓價升了,尤其細價樓的業主向財務公司加按,涉及個案可能超過1萬宗,他們遲早還不了高息貸款,物業便會淪為銀主盤並強制出售,從而拖垮樓市。「我不排除市場存在一些四按甚至更多重的按揭,但是否有多達一萬宗的財務公司加按,卻有所疑問,也暫看不到實際的統計數字,就算是2003年SARS時,香港曾出逾10萬宗負資產個案,會樓價跌了而不能供款,以致淪為銀主盤的數目也可能少於1%,所以不擔心樓市會因『借爆』而爆煲。」
居屋業主加按 由來已久
最近有報道指多達7000個居屋業主原來有透過財務公司進行加按,會否是樓市會爆煲的導火線?「我做了10多年的金融,也曾在多家銀行工作,知道香港其實有多達100萬人,又或三分之一的信用卡持有人,不會每月都清了卡數,所以實際每月要支付18厘,甚至20厘以上的卡數利息,不排除這些人會是將居屋向財務公司進行加按的客仔,但這已是存在已久的現象,應不會由此而引發樓市危機。」
林一鳴認為,近年細價樓急升,最主要的原因是之政府推出了錯誤的政策——辣稅和收緊按揭,令業主更惜售,以免賣了樓買唔番。「有關措施確會短時間壓抑之買樓需求,但需求不會消失,反而令買不了樓的要焗住租樓住,又或眼白白看着樓價上升而收入追不上,只能愈租愈細,便成了推升細價樓的幫兇。」
料樓價每年續升5%至10%
林一鳴預期,在歐洲、日本、中國都紛紛放水,美國勢難大幅加息。「頂多加半厘或四分之三厘,藉以平抑市場噪音便了事,又看不到香港政府可以有什麼有用的房屋政策,所以樓價仍是易升難跌。我估計,今年和明年,樓價每年還可再升5%至10%,租金因過去10多年其實落後於樓市升幅,往後每年甚至可以升10%甚至更多,如此又會再將租金回報推升,又增加了買樓收租的誘因。」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攝影 劉焌陶
坊間常以樓價已超出市民的負擔能力,一般大學生不吃不喝20年也買不到樓為理由,預測樓價必須大幅調整。林一鳴則認為,大部分人、甚至政府官員計算市民的供樓負擔能力,都是以香港的家庭中位數收入作計算基礎,但事實上收入在中位數或更低的市民,從來不是買樓的主力,而事實上香港收入最高的三分之一人口,約等同50萬個家庭,買樓供樓仍是相對輕鬆,所以樓市不虞大跌,甚至有上升空間。
不擔心樓市加按「借爆」
「這批收入最高的三分之一人口,個人收入中位約為4萬多元,估計家庭每月收入可達6萬至7萬元,假設拿一半收入來供樓,便可借樓價約600多至700萬元,並可買入約1000萬元的物業。如果當一般樓遠遠升過此一銀碼,令這三分之一人口也覺得難以負擔的話,樓市便會出現危機。」
坊間另一擔憂樓市的地方是可能有不少業主因樓價升了,尤其細價樓的業主向財務公司加按,涉及個案可能超過1萬宗,他們遲早還不了高息貸款,物業便會淪為銀主盤並強制出售,從而拖垮樓市。「我不排除市場存在一些四按甚至更多重的按揭,但是否有多達一萬宗的財務公司加按,卻有所疑問,也暫看不到實際的統計數字,就算是2003年SARS時,香港曾出逾10萬宗負資產個案,會樓價跌了而不能供款,以致淪為銀主盤的數目也可能少於1%,所以不擔心樓市會因『借爆』而爆煲。」
居屋業主加按 由來已久
最近有報道指多達7000個居屋業主原來有透過財務公司進行加按,會否是樓市會爆煲的導火線?「我做了10多年的金融,也曾在多家銀行工作,知道香港其實有多達100萬人,又或三分之一的信用卡持有人,不會每月都清了卡數,所以實際每月要支付18厘,甚至20厘以上的卡數利息,不排除這些人會是將居屋向財務公司進行加按的客仔,但這已是存在已久的現象,應不會由此而引發樓市危機。」
林一鳴認為,近年細價樓急升,最主要的原因是之政府推出了錯誤的政策——辣稅和收緊按揭,令業主更惜售,以免賣了樓買唔番。「有關措施確會短時間壓抑之買樓需求,但需求不會消失,反而令買不了樓的要焗住租樓住,又或眼白白看着樓價上升而收入追不上,只能愈租愈細,便成了推升細價樓的幫兇。」
料樓價每年續升5%至10%
林一鳴預期,在歐洲、日本、中國都紛紛放水,美國勢難大幅加息。「頂多加半厘或四分之三厘,藉以平抑市場噪音便了事,又看不到香港政府可以有什麼有用的房屋政策,所以樓價仍是易升難跌。我估計,今年和明年,樓價每年還可再升5%至10%,租金因過去10多年其實落後於樓市升幅,往後每年甚至可以升10%甚至更多,如此又會再將租金回報推升,又增加了買樓收租的誘因。」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攝影 劉焌陶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