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劉翔傷重早應退役 舉國體制應當檢討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12日 06:35
2015年04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雅典奧運男子110米跨欄金牌得主劉翔上星期宣布退役,對這位久傷未癒的健將來說,高掛釘鞋是對纏擾多年傷患的解脫,更是近20年五味紛陳的賽道人生章節終結。運動員「不許人間見白頭」是自然規律,賽場時光苦短,傷重而退是深深的遺憾,人們希望離開田徑賽道的劉翔在未來的人生賽道再現鋒芒。不過,劉翔走過的路值得中國體壇深思——倘若沒有那麼大的心理負擔、倘若沒有那麼多的社會及商業活動,他也許更能享受作為一個世界級運動員的樂趣。


劉翔經歷應深思

免後人重走舊路

亞洲運動員在現代奧運奪得男子跨欄金牌,劉翔是第一人,他的奧運金牌含金量也最高——論游泳,亞洲以日本運動員比中國更早奧運奪金,球類體操的亞洲運動員也曾站在奧運頒獎台 ;台灣的紀政和楊傳廣都是奧運田徑獎牌得主,前者是1968年墨西哥奧運女子80米跨欄銅牌,後者是1960年羅馬奧運十項全能銀牌。亞洲男子運動員的跨欄金牌願望要到劉翔才實現,這面金牌因此更加彌足珍貴。相信不僅中國、整個亞洲都在尋找下一個潛在金牌田徑運動員,若能正確總結劉翔的運動員生涯,有助未來奪金。


亞洲運動員在短距離徑賽,先天條件比爆發力強的非洲裔運動員吃虧,因此劉翔在110米跨欄跑出世界紀錄實屬難能可貴。擁有如此優秀先天條件的運動員,可以怎樣令青葱幼苗培育成遮蔭大樹,涉及中國體壇今天面對的一個問題:60年來照搬前蘇聯的「舉國體制」是否到了檢討的時候?


眾所周知,今天中國類如劉翔水平的運動員,成長過程統統一樣,從少年體校到巿隊、省隊、國家青年隊、國家隊。這種舉國體制以基層運動員為本,集中訓練挑選,從而逐步上揚,他們的年月大多在體育館運動場游泳池度過,文化學習是配角。由國家支持的體制,一面奧運金牌背後投資巨大,但相關資源傾向一支隊伍或少數尖子,無助於全面提高水平,這正是舉國體制多年來為人詬病之處。


此外是另一種壓力:一旦出現像劉翔的尖子,不少會被抬拉到運動員本身從未想像的高度,一個跑得快的小伙子忽然變成國家英雄。由於舉國體制牽涉大量資源投入以及對這個制度的得失判定,容易出現運動員在國際比賽得勝,便等於中國的社會及政治制度得勝的邏輯;運動員扛着不是自己的體重,而是十幾億同胞。1960年代,曾發生乒乓球運動員在日本參賽時自殘,原因在於勝負壓力已然超過個人可以承受的強度。


忽然變成國家英雄

運動員難平常面對

因此,當純粹是增強人民體質的體育運動增加了非體育性質的負載,加上改革開放後經濟騰飛的商業元素滲入,運動員變成生招牌,大量與比賽訓練無關的活動,對黃金歲月頗短的運動員弊多於利。劉翔退役前後,內地傳媒稱他涉及的商業合約以億元人民幣計,可以想像,商業活動日程對劉翔訓練及療傷的影響必然巨大。必須明白,在這一過程,商業與體育之間需有巧妙平衡,一旦因缺少訓練以至成績下降,商業價值即告下挫,可惜能夠弄通這箇中關係的在中國屈指可數。


重重壓力之下,劉翔在北京奧運憤極踢牆、倫敦奧運倒在欄前,顯示他的傷勢嚴重,退役是唯一選擇,他卻應退未退,沒有造成更大傷害是他走運。然而,劉翔可以帶着奧運金牌退役則是另一種運氣,因為當年在雅典震驚天下時的劉翔還未為世界熟悉,心理包袱不重,但是他的同鄉朱建華就不是如此。朱建華是1980年代跳高明星,一年之間三破世界紀錄,成為舉國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期待奪金人物。巨大的壓力令這個年僅21歲的青年在奧運大熱倒灶得銅牌,而這場奧運爭奪戰,距他破世界紀錄僅兩個月。朱建華兩年前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承認當時極為緊張,要服安眠藥始能入睡,他寄語劉翔「要學習抗干擾」。


朱建華三破世績,劉翔在徑賽率先衝線,他們其實都面對同一情况,就是肩負超逾他們所能承受的各樣壓力。然而,當人們回看網球的李娜和籃球的姚明,都是舉國體制訓練出來的運動員,李娜最終走出體制踏上自己的路,姚明身在NBA有着不一樣的安排,但都同樣享受了美好的運動員時光。一個運動員能夠成功,源於個人的努力,亦需要有讓他發揮的空間,舉國制度應該效法俱樂部制度,下放權力;運動員在巨大的商機誘惑下,亦須清醒知道自己的責任在於賽出好成績。在未來一段時間,如何進一步調整現行體制以及運動員與社會關係,是中國體育部門官員和運動員必須面對的兩大課題。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