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中央層面政策不斷。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存款保險條例》;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銀監會發布《關於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放鬆了對房貸的部分限制。同時,財政部規定,二手房營業稅免徵期限由5年改成2年;3月28日,習近平在博鰲論壇開幕式發表主題演講,同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新政策似動搖信心 實堅持大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進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
接二連三的政策發布,謹慎之人定會擔憂:存款保險,意味着政府不再為銀行背書,小銀行會否遭遇擠兌,引發社會問題;無風險資產價格是否會上行,進而推高融資成本。低迷的樓市以其對經濟舉足輕重的作用倒逼政府讓步,樓市泡沫如達摩克里斯之劍高懸。「一帶一路」規劃正式公布,提振外需未必真能消化中國輸出的產能。上海自貿區未見明顯成就,粵津閩三地複製什麼經驗?還有許多區域躍躍欲試,只怕走回「經濟開發區」的老路——圈地、蓋樓、招商。
統計數據不能給人信心,因為那只是對歷史的描述,當下正在發生且會影響未來的那些事,才能給人以信心——比如前述那些政策。筆者始終堅信:中國經濟正面臨巨大挑戰,但信心猶存。
儘管前述的擔憂很有道理,但政策中透露出的核心在於:本屆政府在改革推進過程中,始終堅持這些大方向:國際化、市場化、簡政放權……只要不偏離這些目標,偶爾的小偏差或不確定性無傷大雅,畢竟黑天鵝永遠存在,且無法預言。
上海自貿區試驗推簡政放權
銀行存款不再保本、中央調整房地產政策,政府意在抽身,讓市場歸於市場;信託產品、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也必將終結,樓市限購政策也必將壽終正寢。「一帶一路」的確定不僅僅為了輸出國內過剩產能,中國若想實現大國崛起的夢想,就必然也必須參與「話事權」的爭奪,「一帶一路」或者亞投行都只是邁出國門、樹立威望的第一步。除了探路金融改革外,上海自貿區另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簡政放權,哪怕其他區域沒有金融基礎和資源,但至少簡政放權是可行的嘗試,若能大範圍推廣,將有助於降低社會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若這樣看,你是否也會與我一樣,對未來的信心多些了呢?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