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上月24日離世,舉國哀悼,死極哀榮。本文可能是第一千零一篇《香港怎樣向新加坡借鏡……》的文章,我不嫌狗尾續貂,嘗試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看這事。
善用經濟專才 制利民措施
經濟上新加坡的成功因素,大家都耳熟能詳,對香港很難有什麼啟發。事實上,李光耀雖然是一位才智過人的國際關係專家和社會運動家,但不是經濟專才。新加坡立國後,很多經濟措施,例如興建組屋(為八成的國民提供住所)、建立主權基金及服兵役等,都是他的人民行動黨黨友執行的,當中關鍵人物是曾擔任副總理的吳慶瑞(Goh Keng Swee,1918-2010)。
說新加坡拋離香港,我們亦不應該妄自菲薄。上世紀90年代,香港的人均國民生產值和新加坡差不多,到了2013年,按IMF(國基組織)數字,新加坡的人均值達到76,762美元,香港則只有52,984美元(新加坡沒有將超過人口四分之一的外勞算進去,誇大了人均生產值)。
有經濟家分析,新加坡拋離香港原因是在土地和人才方面不顧反對聲音大力擴張。麵粉多了,餅自然造得更大。這些香港人都非常明白,但是香港今天要填海、要取消郊野公園,肯定會遭很多反對聲音(包括白海豚)。要引進外國人才,反蝗的聲音一定震天。所以香港的問題是政府缺乏為大多數人尋福利的mandate,這並不是經濟層面可以解決的,歸根究柢仍然是政治問題。所以香港如果走不出政治的死胡同,很多明顯易見的經濟改革都不容易推行。
星GDP拋離港 只是數字遊戲
再者,有專家提出香港近年的生產力其實並沒有下降,經濟學家用總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來分析生產力,證明如果撇開構成GDP的原材料(人力和資金),香港的生產力仍然是很強勁,絕不比新加坡差。我不是經濟學者,但是我有些外國朋友在新加坡和香港都有創業的經驗,他們對香港人的衝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印象深刻,讚不絕口。
在經濟方面,李光耀沒有教懂我們什麼,但我倒覺得他的捭闔縱橫,游走於各大國之間的手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早年,新加坡被回教國家包圍,李光耀經常利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矛盾替新加坡製造生存空間。香港特首的工作可能是全世界最吃力不討好的,常年面對兩面牆:一面是北京的鐵板一塊,另一面是帶有政治潔癖的反對派。如果我們真的有一名具外交手腕的特首,成功游走兩大勢力之間,爭取最大的行政空間,而不是單單依賴北京賦予他的權力來打壓反對派,這才是香港之福。
學習李光耀政治腦袋 非經濟腦袋
但這麼多年以來,香港都不是一個培養政治人才的地方。回顧多屆的特首,我們有巨賈世家的董伯伯,我們有維穩AO的煲呔,到了今天,有被人懷疑是土共的梁特首。如果說政治智慧,我真的看不出這三人有什麼過人之處;論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就更是一蟹不如一蟹,這是香港人真正感到可悲的。
董先生也好、梁先生也好,世界上任何一個胸懷大志的政治領袖也好(且不論能力高低),都希望擁有一個順民社會,反對黨消聲匿迹,讓他可以毫無阻力地推行他心目中的鴻圖大計,但這是不現實的,更不是香港今天可以擁有的選擇。難道中央會容許香港政府多建十個赤柱監獄,將反對黨都鎖進去嗎?認清現實就知道我們要坐下來談,尋求共識。
香港人要學習的是李光耀的政治腦袋,而不是經濟腦袋。
[張宗永 翼之聯想]
善用經濟專才 制利民措施
經濟上新加坡的成功因素,大家都耳熟能詳,對香港很難有什麼啟發。事實上,李光耀雖然是一位才智過人的國際關係專家和社會運動家,但不是經濟專才。新加坡立國後,很多經濟措施,例如興建組屋(為八成的國民提供住所)、建立主權基金及服兵役等,都是他的人民行動黨黨友執行的,當中關鍵人物是曾擔任副總理的吳慶瑞(Goh Keng Swee,1918-2010)。
說新加坡拋離香港,我們亦不應該妄自菲薄。上世紀90年代,香港的人均國民生產值和新加坡差不多,到了2013年,按IMF(國基組織)數字,新加坡的人均值達到76,762美元,香港則只有52,984美元(新加坡沒有將超過人口四分之一的外勞算進去,誇大了人均生產值)。
有經濟家分析,新加坡拋離香港原因是在土地和人才方面不顧反對聲音大力擴張。麵粉多了,餅自然造得更大。這些香港人都非常明白,但是香港今天要填海、要取消郊野公園,肯定會遭很多反對聲音(包括白海豚)。要引進外國人才,反蝗的聲音一定震天。所以香港的問題是政府缺乏為大多數人尋福利的mandate,這並不是經濟層面可以解決的,歸根究柢仍然是政治問題。所以香港如果走不出政治的死胡同,很多明顯易見的經濟改革都不容易推行。
星GDP拋離港 只是數字遊戲
再者,有專家提出香港近年的生產力其實並沒有下降,經濟學家用總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來分析生產力,證明如果撇開構成GDP的原材料(人力和資金),香港的生產力仍然是很強勁,絕不比新加坡差。我不是經濟學者,但是我有些外國朋友在新加坡和香港都有創業的經驗,他們對香港人的衝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印象深刻,讚不絕口。
在經濟方面,李光耀沒有教懂我們什麼,但我倒覺得他的捭闔縱橫,游走於各大國之間的手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早年,新加坡被回教國家包圍,李光耀經常利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矛盾替新加坡製造生存空間。香港特首的工作可能是全世界最吃力不討好的,常年面對兩面牆:一面是北京的鐵板一塊,另一面是帶有政治潔癖的反對派。如果我們真的有一名具外交手腕的特首,成功游走兩大勢力之間,爭取最大的行政空間,而不是單單依賴北京賦予他的權力來打壓反對派,這才是香港之福。
學習李光耀政治腦袋 非經濟腦袋
但這麼多年以來,香港都不是一個培養政治人才的地方。回顧多屆的特首,我們有巨賈世家的董伯伯,我們有維穩AO的煲呔,到了今天,有被人懷疑是土共的梁特首。如果說政治智慧,我真的看不出這三人有什麼過人之處;論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就更是一蟹不如一蟹,這是香港人真正感到可悲的。
董先生也好、梁先生也好,世界上任何一個胸懷大志的政治領袖也好(且不論能力高低),都希望擁有一個順民社會,反對黨消聲匿迹,讓他可以毫無阻力地推行他心目中的鴻圖大計,但這是不現實的,更不是香港今天可以擁有的選擇。難道中央會容許香港政府多建十個赤柱監獄,將反對黨都鎖進去嗎?認清現實就知道我們要坐下來談,尋求共識。
香港人要學習的是李光耀的政治腦袋,而不是經濟腦袋。
[張宗永 翼之聯想]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