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提供分期付款 銀商有優勢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08日 06:35
2015年04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阿里巴巴及京東兩家獨大的中國電商版圖中,近年不少「銀商」的崛起相當強勢,對前者構成潛在威脅。


與傳統電商不同,「銀商」多帶有濃厚的「金融屬性」。「銀商」平台提供靈活的分期付款服務,更易吸引消費者網購如汽車、樓等高單價商品。另外,不少「銀商」亦支持線上貸款,例如工行運營的「融e購商城」可為任何訂單高於人民幣600元的用戶在線提供即時到帳的貸款服務。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稱,銀行普遍享有較高的信譽度,除了實體業務的支撐,大多銀行有國家背景,消費者毋須擔心倒閉。除此之外,他稱,銀行在傳統業務中積累了數以億計的用戶數據,這些用戶可直接轉化為其發展深層電商業務的對象,可謂贏在起跑線上。


不僅如此,在當今中國對互聯網金融執法尺度模糊的現狀下,有豐富線下經驗的傳統銀行更易規避法律風險。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電子商務法律專家張延來稱,「持牌經營」的傳統銀行對中國金融監管政策的把握普遍勝於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安全意識高,不易「踩雷」。


興業商城 無疾而終

銀行電商看似前景一片光明,但亦有失敗個案,2013年興業銀行以「業務調整」為由突然宣布關閉信用卡網上分期商城,並解釋「由於經營模式受到商城規模所限及特色不鮮明等因素,效果未達到預期」。


曹磊表示,電商業務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銀行高管為在任期內「做出業績」,難以堅持。另外,傳統銀行普遍缺乏「互聯網思維」,創新不足,業務保守,不敢放膽去做。張延來亦表示贊同,他稱,目前銀行電商勢力「遠遠不如」淘寶和京東,「銀商」系對市場需求的敏感度、用戶體驗及服務品質仍較前者有較大差距,因此應避免在傳統電商擅長的領域「正面衝突」,而應發揮自身優勢,在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另闢蹊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