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一代尤其是較低層的父母,常對兒女說﹕「畀心機讀書,將來搵份好工,唔使好似老竇咁日捱夜捱。」認定教育可助脫貧。一些滿懷愛心的教師,尤其是在貧窮區域任教的老師,每天都面對來自貧窮家庭的學生,急切希望教好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升學困難,期望他們脫離貧困。
上一代深信知識改變命運
看過本報一篇報道《教育不平等阻脫貧》,說各國正面對教育不平等現象,恐怕形成「世襲貧窮」。列舉美國自1970-2013年貧富畢業生的差距倍增,即是說有錢人家兒女大學畢業人數遠超窮家子弟。又報道東京大學一個研究,說富裕人家的子女入大學率是62.4%,中下家庭的子女只有31.4%,證明家庭有經濟能力着數好多。這是「阿媽是女人」的問題,有錢梗係樣樣都優勝啲啦。遠的不說,如果在港文憑試成績麻麻,家裏負擔得起,大都往外闖,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三、四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窮苦人家沒錢放洋,入不到公立大學就只有提早工作,出路自然差些。如果老爸是城中巨富,成績更差都可入長春藤大學,捐它十億八億,牛津和史丹福也不難。老天爺好公平,雖然巨富的兒女都在本港讀名校(唔知點解,好似有特別通道),王師奶心水清,每一年的會考狀元,均出自尋常百姓家,家住天水圍,甚至板間房。王師奶唔擔心「世襲貧窮」,人生難得少年窮,窮困中的風雨會把人打得更堅強。細看今日社會上的菁英,大多出自普通人家,捱過鹹苦的,在15W黯淡燈光下,在蘋果箱書桌上做功課。脫貧是靠個人努力,無人可剝削你的機會,極其量是困難些,成功路走得崎嶇些。
脫貧非目的 學習為學「做人」
王師奶想提出一個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問題﹕「教育目的不是脫貧」,生活的改善只是教育的side effect。家長、教師、教育界都把教育的功能收窄到很低的層次,如果教育的目的僅僅是幫助學生脫貧,那不如就將政府全年支出的20%按人頭派給在學學生,保證人人有iPhone 6手機,穿Nike限量版波鞋,甚至食龍蝦當早餐。教育是引導學生融入人類文明,開創新事物,由內心肯定工作的意義,了解愛與尊重。讓學生學會經營豐富人生的技能,在文明創造中自己探索、體驗,分辨真、善、美。王師奶老爹雖是一個普通教師,但他的一句「教育是學做人」這話深入小婦人心中,揮之不去。王師奶步入中年,對「做人」兩字有深切了解,不簡單呀!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文﹕王師奶
上一代深信知識改變命運
看過本報一篇報道《教育不平等阻脫貧》,說各國正面對教育不平等現象,恐怕形成「世襲貧窮」。列舉美國自1970-2013年貧富畢業生的差距倍增,即是說有錢人家兒女大學畢業人數遠超窮家子弟。又報道東京大學一個研究,說富裕人家的子女入大學率是62.4%,中下家庭的子女只有31.4%,證明家庭有經濟能力着數好多。這是「阿媽是女人」的問題,有錢梗係樣樣都優勝啲啦。遠的不說,如果在港文憑試成績麻麻,家裏負擔得起,大都往外闖,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三、四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窮苦人家沒錢放洋,入不到公立大學就只有提早工作,出路自然差些。如果老爸是城中巨富,成績更差都可入長春藤大學,捐它十億八億,牛津和史丹福也不難。老天爺好公平,雖然巨富的兒女都在本港讀名校(唔知點解,好似有特別通道),王師奶心水清,每一年的會考狀元,均出自尋常百姓家,家住天水圍,甚至板間房。王師奶唔擔心「世襲貧窮」,人生難得少年窮,窮困中的風雨會把人打得更堅強。細看今日社會上的菁英,大多出自普通人家,捱過鹹苦的,在15W黯淡燈光下,在蘋果箱書桌上做功課。脫貧是靠個人努力,無人可剝削你的機會,極其量是困難些,成功路走得崎嶇些。
脫貧非目的 學習為學「做人」
王師奶想提出一個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問題﹕「教育目的不是脫貧」,生活的改善只是教育的side effect。家長、教師、教育界都把教育的功能收窄到很低的層次,如果教育的目的僅僅是幫助學生脫貧,那不如就將政府全年支出的20%按人頭派給在學學生,保證人人有iPhone 6手機,穿Nike限量版波鞋,甚至食龍蝦當早餐。教育是引導學生融入人類文明,開創新事物,由內心肯定工作的意義,了解愛與尊重。讓學生學會經營豐富人生的技能,在文明創造中自己探索、體驗,分辨真、善、美。王師奶老爹雖是一個普通教師,但他的一句「教育是學做人」這話深入小婦人心中,揮之不去。王師奶步入中年,對「做人」兩字有深切了解,不簡單呀!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文﹕王師奶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