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吞嚥困難 言語師教路 早產嬰學半年嘗人奶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06日 21:35
2015年04月06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張太去年早產誕下兒子小生,小生在深切治療部留醫3個月後,張太終可親自嘗試餵哺母乳,卻發現小生飲奶時不斷出現氣促、嗆奶等情况,結果證實因支氣管發育不全,吞嚥困難,每次餵奶過程都異常痛苦「像虐兒般」。原來不少呼吸系統有問題的嬰兒都吞嚥困難,幸在言語治療師的協助下,小生進食情况漸有改善,半年後終可喝下人奶。


明報記者 陳倢朗

個半小時吃10毫升 不斷掙扎

張太說,過往一年可謂歷盡「甜酸苦辣」。去年4月出生、現時11個月大的小生,為早產3個月嬰兒,出生時體重僅1.14公斤(約2.5磅),需留醫深切治療部並靠胃喉進食。張太說,在小生3個月大、體重達2.2公斤時,首次試餵人奶,惟小生不斷吐奶致「嗆親」及氣促等。張太難忘最長一次試過用1個半小時餵兒子食50毫升奶,結果小生只嚥下10毫升,「那一個多小時真的很慘,(小生)不斷哭和掙扎,好像被劏般」。後來小生更不願再吃,需靠胃喉餵食。張太一度因此患情緒病,想起小生進食問題就哭,需心理治療。


液體較稠有利進食

醫護人員將小生個案轉介屯門醫院,該院高級言語治療師麥錦和建議小生轉食稠奶,漸有好轉。麥錦和解釋,小生支氣管發育不全,呼吸能力較弱,飲奶時易協調不善、「上氣不接下氣」,餵食一些較稀液體如人奶或水時,容易因反應較慢,會厭未能及時覆蓋氣管,致液體「落錯格」流入氣管或嗆奶等;反而較稠的食物或液體可像濕泥般慢慢滑落喉嚨,有利進食。


自小插喉管易抗拒食物

張太說,小生進食情况得以改善,開始逐漸將人奶加入稠奶,近一兩個月小生已能食人奶,亦能半小時內喝完100毫升奶,現時「終極挑戰」是飲水。


現重約6.6公斤的小生,體重仍跟同齡嬰兒相距甚遠,亦需24小時靠氧氣喉或家中氧氣機協助呼吸,曾一有東西碰到口部也會咳或發出作嘔聲。麥錦和分析,若嬰兒口部從小常插入喉管抽痰或餵食,會較敏感,甚至抗拒食物流經口部,建議按摩口部肌肉,終小生咬假奶嘴適應及訓練吸吮能力,漸有改進。


制餵食時間表 練口腔肌肉

除了小生,17個月大女嬰梓彤患有阻塞性支氣管炎,其母黃太指女兒一個月大時已喝奶有困難,常氣喘,聲大如行雷,幾乎每月出入醫院,常因進食時「落錯格」染肺炎,現透過插胃喉幫助,亦漸好轉。


其實除早產或有呼吸系統問題嬰兒,麥錦和指有兔唇等結構性問題、肌肉張力或心臟問題的嬰兒亦容易吞嚥困難,導致營養不良、胃液倒流及發育遲緩。言語治療師經評定後,會協助父母制訂餵食時間表,透過訓練口腔肌肉、改善餵食姿勢及食物種類等協助嬰兒。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