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觸木﹕踏上學藝之路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05日 06:35
2015年04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小弟自從主持這個專欄以來,既認識了不少和木有關的朋友和知識,也體會到一些和木有關的行業,在逐漸變得面目全非的香港,似乎已經不止是式微,而是接近消失;幸好,對於木這天然永續的材料,以及箇中千變萬化的工藝技術,一直不乏愛好者和有心人,仍然孜孜不倦地去學習和嘗試,使相關的知識不致隨行業和社會價值觀的轉變步入夕陽,但他們學習的方法,卻不是傳統拜師學藝那種,而是以不同方式自學,今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總有一種方法適合你。


第一式 木工啞老師

話說筆者生於七十年代末,任職教師的父親是家庭唯一經濟支柱,家境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不過不失,母親在家中的貢獻,除了照顧我和哥哥的起居飲食和學業,另一樣比較特殊的,是定期為家居構思改善的方法和動手製作家具,而對於一個全無相關經驗的家庭主婦,當年她唯一的方法便是看書,什麼《自己動手做家具》、《摺合式家具》、《簡單木工技法》等等,統統成為她的木工啞老師,那年代的工具書,現在看來當然有點老套,插圖也許把細節交代得未夠清晰。近年無論外國的、台灣的、翻譯過來的出版,不單早已圖文並茂,而且都極有參考價值,即使不跟着做,閱讀內裏的資料和介紹也能接觸到不少冷知識,畢竟揭書有時比開電腦找網站順手,裝禎設計也很令人愜意,而且隨着手作熱潮回歸,各大小書店比以往引入更多相關的參考書籍,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買一兩本看門口。


當然,因小弟是念藝術的,也從事藝術創作,所以提議大家除了有關工藝技術的木工書籍外,其他例如寫非洲木雕的、中國傳統木雕的,甚至是當代的藝術裝置,介紹家具設計或木頭產品的書籍也別錯過,所謂觸類旁通,說不定當中不少點子能引發讀者的靈感,並將之吸收,挪用到自己的創作上去呢!

第二式 有片有真相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年代,連報紙雜誌也面臨困境的原因,不外乎是媒體的驚人發展速度,在新聞也要「動」才能吸引人的時候,學習又豈能只靠平面書籍?而且一部手機在手,便可隨時隨地在狹小的空間中收看,毋需大剌剌地把書本攤開;而且就如烹飪一樣,光看食譜又如何能參透箇中竅門?筆者身邊不少年青朋友,便是透過很多網上的木作短片,認識到各種工具的運用和技術,當然看過不代表做到,看後也要花上一段時間揣摩和實踐,才能真正掌握,早前曾經訪問過的木作新生代──阿Roy,就向大家推薦幾個他時常收看的網上木工節目,當中大多是外國拍攝的,畢竟他們DIY的文化比較普及,也總有車房或儲物室等空間可用作工場,無論如何,這些節目除了使人甚為「葡萄」,實在深入淺出之餘,也總讓人收看得躍躍欲試,當然,也對片段中的一些工具或機器垂涎,欲買之而後快啦!

第三式 興趣工作坊

無論是運動、語言、樂器或其他事情,要學習一件事物,尤其對營營役役的都市人而言,絕對是身心的一項挑戰,下班後或假期時,誰不想懶惰一番?要「的」起心肝自學的話,難度就更大,放棄度就愈高,因此,報學一些短期的工作坊,先試試自己是否真正喜歡,或者親身體會一下自己能否應付,相比完全自學,未嘗不是來得有效。十年前要找這些工作坊不容易,近一兩年呢?香港雖沒有台灣開得如便利店那樣多,但至少一些師傅和機構也會不定期舉辦,例如﹕土瓜灣有龍師傅和阿Yan合作的「青春工藝」、葵涌有明慧和慧玲的「木一番」、同樣是女子組合的「石盾小木工」、觀塘有池哥的「匠人坊」、阿Dom的Start From Zero,遠一點有錦田的「擔泥」,各個地方的學習方式有別,有的是學做同一件東西,有的是讓學員創作自己想做的;也有師傅徒弟式或大家分享式的不同教學身分,當然啦!若嫌在香港學不夠味道的話,台灣是個最就便的選擇,歷史悠久的「懷德居」、設備齊全的「當代木工研習所」,更多有關台灣各地學習木工的資訊可查看「木平台」,總之一句,想學想試?點會無機會呀?


後記

萬事起頭難,心底裏小小的興趣火花,如何能成功燃燒起來?除了有用的資訊、友儕的支持等之外,最重要還是恆心,要上一堂兩堂不難,要連續幾個月起碼每星期抽幾小時,拖着下班和加班後疲憊的身體,再舟車勞頓的前往上課,或者要在僅有的假期中,花時間心力去買材料,動手動腳之餘還要善後…種種聽起來也教人萌生放棄的念頭;但如果連這種程度的毅力也沒有,又如何談得上是喜歡?又如何能在迫人的夾縫中尋回丁點生活的趣味?要推動社會的轉變,相信也是同一道理,只要持之以恆,總有一天回頭看,噢!原來已走了這麼遠路!

欄目簡介

英文「Touch Wood」,有驅散噩運的意思,有說和廣東話的「大吉利市」意思相近。無論如何,木頭和人類的關係可說是唇齒相依,由原始人鑽木取火,到用木搭建房屋,利用木筏渡河,製作家具,及至各種藝術設計等,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故此本欄目命名為「觸木 Touch Wood」,正希望把一些和木有關的人、事和地方,以至簡單的DIY創作和各位讀者分享。


作者簡介

王天仁,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以回收木卡板創作卡通動物雕塑超過十年,活躍於不同類型展覽、跨界合作和項目策劃,亦積極擔任教育工作,近來透過不同平台,以文字分享所見所想。


www.facebook.com/junkwoodsculpture

文/ 天仁

圖/ 天仁(書本由天仁提供)、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編輯/方曉盈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