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加拿大大使館密件記載:一名老婦跪在士兵面前懇求放過學生,結果被士兵殺死。這一句話,是有事實根據的,只是結果如何,目前仍不得而知。這件事發生在天安門城樓西側的南長安街街南口附近,不過只有該名老婦被軍人用槍指嚇的證據,至於後來士兵有否開槍?其生死如何?因為缺乏進一步證據,現在仍未能下結論。但從當時情况判斷,凶多吉少是可以預測的結果,下面是另一個可作佐證的實例。
段昌隆勸阻軍隊遭射殺
值得補充的類似重要案例如下:據吳仁華先生親自見證,當時24歲的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應用化學專業應屆畢業生段昌隆,六四凌晨一點半未到,在西長安街西單路口民族宮附近,遇到向天安門推進的第38軍官兵與大批民眾對峙。段昌隆見此情况,好心跑向軍隊勸其不要動武。剛找到一名軍官理論,沒料到他一言不發當胸甩手就是一槍,段昌隆猝不及防,左心室大動脈中彈破裂馬上倒地。目睹慘况的北京醫學院學生立即將他背往最近的郵電醫院急救,但已經返魂乏術。後來院方受到壓力,遇難者遺體共26具,校方、家屬都不能領回,必須統一在6月5日上午8時由政府統一處理。其骨灰現埋在北京海淀區的萬安公墓,與軍閥段祺瑞為鄰,這真是對現實的莫大嘲諷。
3•18慘案後 政府問責下台
段昌隆何許人也?北洋政府國務總理段祺瑞侄孫是也!1926年3月18日,發生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3.18慘案」。北洋政府衛隊頭目面對段官邸前和平請願學生神經過敏,未經請示擅自下令開火,當場擊斃47人,擊傷200多人。使用的只是單發步槍手槍,未聞使用機槍達姆彈。段祺瑞獲悉後即趕往現場,對遺體長跪不起,答應處罰兇手,並從此終身吃素懺悔。
事發後全國無分左中右,不同階層、社團、知名人士同聲強烈譴責北洋政府暴行。幾代人如雷貫耳,但已在國內課本消失的魯迅名作《紀念劉和珍君》便是其一。在包括萬人遊行公祭及言論、傳媒壓力下,國會和司法系統被迫回應民意,迫使國務院總辭,段祺瑞頒布撫恤令,北洋政府最終亦在慘案一個月內正式倒台。
但客觀地說,段祺瑞汲取了袁世凱獨裁的教訓,向民主共和邁出了一大步。他按照共和精神,遵循民主政制規範,恢復了民國《臨時約法》,也恢復了「民元國會」(民國元年(1912年)的國會選舉),實質地改行西方內閣制。當代史對他的批評指摘,純粹以黨派利益編撰,無限放大「3.18慘案」,完全違反中國民主發展史及其個人操守事實。
六四慘案有組織有預謀 反毋須負責
由此可見,擁有中國第一部新聞法的「反動軍閥政府」,所具備的主權在民、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示威自由、議會權力、司法獨立、教育自主等公民權利,至今仍難望其項背,這才是真實的歷史和國民教育素材!「3•18慘案」是沒有組織、沒有預謀、沒有高層指示、沒有自動武器和裝甲武器的偶發事件,政府尚需要問責下台。「六四慘案」是有組織、有預謀、有高層策劃、有自動武器、裝甲兵器、禁用子彈、化學武器的大屠殺,何者無法無天已經不言而喻。
段祺瑞「生不逢時」,在反動政府而非人民政府擔任執政者,但反而要向人民負責下台,只能安葬在平民公墓。人民政府向人民大開殺戒,反而不用向人民負責,執政者能夠安享晚年安葬在八寶山。段祺瑞與段昌隆一生的不同際遇,同樣圍繞着學運而起伏,是兩個中國大時代的縮影。中間還穿插着段家在文革中,被紅衛兵迫害、批鬥、抄家的另類學運,活脫脫就是半部中國現代史的真實寫照。兩人若泉下相逢,必定會感懷身世,唏噓再三。命運弄人,國運更弄人。
(六四密件解密六之五)
作者簡介﹕澳門國際軍學會會長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