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執董籲政府再注資 增市建財力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01日 06:35
2015年04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突然請辭,非執行董事麥美娟昨稱,董事會上25名成員(不計譚)一致挽留譚小瑩,卻遭譚即時拒絕。市建局「財困」觸發主席和行政總監決裂,非執董兼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榮鏗稱,重建時的社會責任和財務可行兩者存有矛盾,批評政府對市建局的政策並不清晰,建議政府考慮額外注資予市建局,加強市建局財務承擔能力。


董事會一致挽留遭譚拒絕

市建局昨早董事會會議歷時約4小時,麥美娟稱,當成員挽留譚小瑩時,譚即時拒絕,「她覺得與主席工作方向有分歧,很難執行職務,她(辭職)通知期是3個月,但在會上坦言希望愈早走愈好」。麥美娟對挽留失敗感可惜,指市建局正準備出售資助房屋,需要有資深的人帶領,亦同意市建局不是發展商,並非以錢衡量工作成果。


董事會消息稱,會議上規劃署長曾提出要挽留譚小瑩,主席蘇慶和等全體董事會成員亦一致同意,但譚小瑩即場拒絕,董事會改為要求蘇慶和向特首反映。另一名市建局執行董事、屬第二把交椅的鄭啟華,亦公開在董事會上表達對蘇慶和的不滿,批評蘇慶和提出一些超越市建局條例的要求,他們實無法越權,感到很大壓力。


總儲備240億 財政仍現隱憂

市建局於2001年由政府注資100億元成立,過去10多年累積盈餘達140億,總儲備(注資加盈餘)達240億元(見圖)。不過,市建局未來財政有不少隱憂,收購上因為地區保育及反對呼聲日增,要加派人手與居民溝通,令重建步伐緩慢;另外,一些伙數少、密度低的重建項目已大多上馬,未來重建涉及伙數多的高密度舊樓,令收購成本倍增,同時可建樓面亦受制城規會而不能大幅增加地積比,致難以平衡長遠財政。


非執董:需檢視如何減收購成本

市建局非執董何海明表示,蘇慶和從財政紀律上檢視市建局財務狀况,是有必要,因要確保市建局有足夠財政能力承擔市區重建任務,但亦明白譚小瑩提出需要重視社會責任的關注。他說,目前市建局客觀上是有財務壓力,因市建局是以高於市價水平的7年樓齡價收購舊樓,但不少項目重建潛力有限,加上近期發展商因應市道變化,出標價錢審慎,導致不少項目虧蝕,認為有需要檢視如何減低收購成本的問題。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