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亞投行成立倒數 美或錯失盛宴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29日 06:35
2015年03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幾日,美、日、加三國領導人大抵都為同一原因寢食難安——隨着3月31日迫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正在進入吸納創始成員國的最後衝刺。


令奧巴馬不安、哈珀費神的,是同屬西方陣營的英國已於本月12日宣布「投誠」,加入中國發起籌建的多邊開發機構。此後「一發不可收拾」,法、德、意、瑞、奧、盧、澳、土、韓等國爭相加入。目前,亞投行已匯聚超過35個國家,令美國極其為難。


二戰結束後,美國通過宣導建立聯合國和WTO、世界銀行、IMF等一系列國際組織,確立其在全球政治和經濟兩大領域的規則制定者與領導者地位。而通過北約和其他軍事同盟協議,美國與歐洲、日本構成唇齒相依的關係。


誠然,中國也是美國主導的戰後秩序的受益者。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加入WTO和獲得世行貸款等,都曾為中國發展增添強勁動力。秉承韜光養晦的哲學,中國長期扮演國際規則學習者、遵守者,享受與維護和平紅利,不去介入地區衝突,反遭美國總統奧巴馬斥責為「搭便車」。


美斥「搭便車」 中國以「行動」反駁

中國此次破天荒主動「出頭」發起亞投行,不僅行勝於言地反駁了奧氏,更事實上部分承攬起制定國際規則之重任。


具體看是次博弈,中方始終表現得長袖善舞、縱橫捭闔,與美方前半場的強硬自大、後半場又進退失據形成鮮明對比。


對此,中國頂尖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曾分析,與對西方影響深遠的克勞塞維茨戰爭哲學相比,中國在非常深刻的文化意義上更易傾向於「孫子式」或儒家的戰略傳統,而其一貫的優先主題,便是爭取代價最小化,而非收益最大化。


的確,中國此次可謂花小錢辦成大事。考慮到500億美元的出資份額尚停留在紙上,可謂分文不花,便讓跟隨美國數十年的鐵杆盟友們反水投奔。反觀美國,一旦錯失亞投行這一投融資盛宴,則只能落得代價最大化、收益最小化。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2010年至2020年間,亞洲各經濟體的基礎設施要想達到世界平均水準,內部基礎設施投資需要8萬億美元,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另需3000億美元,融資缺口巨大。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在如此巨大的經濟蛋糕面前,「對什麼生氣都別對錢生氣」。經濟亟需提振的西方國家對此洞若觀火,獨有府院失和的美國,不甘心吞下政治博弈失敗的苦果,只得強作姿態。而從目前情勢看,日、加仍大有可能「壓哨」入伙,奧巴馬須臾間恐成「孤家寡人」。


融資缺口巨大 美國應「袋住先」

最大的掣肘,在於美國始終擔憂亞投行將受中國主導(中國佔到1000億美元出資額的一半,為絕對控股),以及其恐與現有的世行、亞行治理水準存在差距,無法達到後者的「高標準」。


而針對美國的疑竇重生,便有論者巧借香港政改的一句口號,規勸美國「袋住先」——先加入亞投行,再慢慢參與改善其運作,否則恐將悔之晚矣。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