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建國總理李光耀的靈柩,昨日從總統府移送至國會大樓,一連4日供公眾瞻仰,數以萬計民眾昨日在攝氏33度烈日下排出逾公里長的人龍,向李作最後致敬,等候時間長達8小時。由於人數眾多,當局兩度延長開放時間,由原本開放10小時延至24小時開放,部分地鐵路線亦24小時行走配合,瞻仰形式亦由分組鞠躬變成行注目禮。
明報記者 楊曦 張煒明 盧翊銘 新加坡報道
國旗星月圖蓋頭心
李光耀的靈柩蓋上新加坡國旗,國旗上的星月圖案對應地蓋住他的頭部和心臟位置。昨早9時15分,靈柩搬上安裝特製透明玻璃箱的拖曳炮架,移離他工作了數十年的總統府。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及前總理吳作棟等政要在總統府廣場默哀致敬。一名風笛手吹奏有英國殖民地色彩的《友誼萬歲》(Auld Lang Syne)。來自李光耀母校英國劍橋大學的聖約翰學院男童合唱團原本正在新加坡演出,亦特別到場獻唱一曲《家》。
夾道拍掌「謝謝李先生」
運送靈柩的車隊在軍方及警方護送下,行經多條道路,近10時駛進國會大樓。大批民眾夾道送別,靈車駛過之處,市民均拍掌並整齊大叫「李光耀!李光耀!」以及「謝謝李先生(Thank you Mr. Lee)」等。
靈柩移送至國會後安放在一個佈置簡樸的禮堂內。市民分批進場,每40人一組站在約1米以外地方向遺體及遺照鞠躬,歷時約30秒,後來由於人數眾多,改由讓公眾3人一列走過棺木一側行「注目禮」,不可停下。昨日到國會的市民大多穿著整齊,素色打扮,部分人手持鮮花。雖在烈日下暴曬,但民眾大都十分守秩序,未有半點怨言。
本報記者現場所見,悼念者不分種族年齡,有人鞠躬、有人合十、更有人下跪行三拜禮,有市民忍不住流淚。
有成長於建國時代的年長人士稱,不管等多久都要見國父最後一面,因為以後再沒有機會。另有人表示,許多人覺得李光耀太嚴苛,「但要領導國家,就必須有些嚴苛」。
當局原定每天早上10時至晚上8時開放予公眾瞻仰遺體,其後改至開放到午夜12時,後再改成24小時開放,直至周六(28日)晚上8時。當局每小時更新一次排隊情况,下午3時及4時一度表示,等候時間需時8小時,呼籲民眾改日再來,到夜晚9時人數略減,等候時間縮短至5小時,仍有市民不斷加入隊伍。
人數太多 鞠躬禮改注目禮
等候瞻仰的人龍沿旁邊的新加坡河兩岸,伸延至早前被無限期禁止集會的芳林公園,全長約1.2公里,約相等於維園至鵝頸橋距離,未計在其他橫街小巷中「打蛇餅」的人龍。國會大樓外實施嚴密的安檢措施,進場市民的隨身物品均要經過X光機檢驗,場外多名工作人員及警方均在手臂帶上黑紗。
李光耀長子、現任總理李顯龍曾到國會大樓外慰問等候的市民,感謝他們天氣炎熱仍然親身前來。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