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綜觀當今國際政治舞台,與中國關係密切的政治家東方要數李光耀,西方當屬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兩人恰巧亦是同齡,相知相惜48年。基辛格周一(23日)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悼故友,指李光耀「獨裁有道理」,可避免新加坡因民族分裂變成現在的敘利亞。他又形容,有李光耀作為摯友是其一生最大恩典之一。以下為文章撮譯﹕
稱李免星民族分裂成敘利亞
李光耀是偉大的人……以超凡智慧洞見國際問題,紛亂的世界將會懷緬其領導。
受制於先天不足,李光耀治下星洲在現實中的成就本來有限。當年馬來西亞將其逐出聯邦,本想「殺雞儆猴」,期望新加坡會在無情現實中受到「詛咒」。
不過,偉人以其遠大視野超越了物質計算。李選擇建國似是違背傳統智慧,卻反映了他忠於人民價值觀的深厚信仰。
難忘李1967年獨撐美打越戰
一名偉大領袖會帶領其社會走向未臻之境,甚至到達超乎想像之地。僅僅一代人的時間,新加坡便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東南亞的知識型大都會……星洲成功之道在於超凡的實用主義﹕招攬最優秀的人才,同時鼓勵他們採用全球最優秀的做法。
韶光荏苒,李光耀由當初的「市長」成長為國際場合中的全球戰略秩序導師。他向來倡導美國對一個持續和平增長世界的不可或缺地位。
1967年,李光耀作為新加坡總理訪問哈佛大學,出席公共管理學院一個討論越戰的會議,當與會者討論時任美國總統是戰犯還是精神病人之時,李力排眾議說﹕「你們讓我覺得惡心。」這並非因為他個人主張戰爭,而是因為他知道新加坡的獨立和繁榮取決於美國的堅毅、團結和決心。45年或公或私交往中,他都重複着這一主題。
李的國內管治之道或許有違美國現時憲政理論。然而平情而論,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1801至1809年美國總統)時代亦只有有限民主。現在並非討論選項之時,如果新加坡選擇批評者倡導之路,現在可能已如敘利亞因族群分歧而崩潰。
對李光耀來說,一生最大悲劇之一是其深愛妻子中風後囿於身體囚籠,溝通路斷。終其妻子餘生,李都習慣於晚間在病榻旁為她朗讀書本。儘管事實非他所願,可是他深信妻子心領神會。
或許這就是李光耀的時代角色。他對我們的世界有相同願望,即使在前景未明之時,他仍為世界的更美好本質而奮鬥。我們當中許多人將聆聽其事蹟,永誌不忘。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