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適度貶值利開放型經濟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23日 06:35
2015年03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外匯市場風起雲湧。美元狂升,歐元、日圓、英鎊、澳元、加元及紐元都大瀉。金價和油價亦弱不禁風。歐元和日圓大瀉當然與其大規模量化寬鬆有關。安倍經濟學就是要日圓跌;歐洲失業率比2009年還高,完全見不到復蘇迹象。歐元下跌亦確然對歐洲疲弱的經濟有幫助,西班牙出口早已見回升,失業率雖仍高達23%,卻亦已從高峰回落。


顯然,世上不可能出現每種貨幣匯價都升或都跌。有貶值的貨幣,就一定有升值的貨幣。然而,對國民經濟而言,到底貶值好還是升值好呢?對世界經濟而言,美元強好,還是美元弱好呢?


有人說:安倍經濟學未見成功。2014年全年計,日本外貿赤字達十萬零四百億日圓,經常帳盈餘則跌至兩萬六千三百萬億日圓。在2014年第二和第三季,日本連續兩季出現負增長,第四季雖有起色,卻只得0.4%的正增長。然而日本出口企業盈利表現突出,其中以豐田以今年三月為年結的全年達2.7萬億日圓溢利最引人注目。


日圓貶值 豐田溢利2.7萬億日圓

可以說,日圓貶值對日本出口企業貢獻宏大。縱然一些以本土消費為主要銷售對象、又要倚賴進口材料的企業面對巨大的困難,我們仍可斷言:適度的貶值對開放型經濟主要的影響還是正面的。相反,大幅度的貨幣匯價上升亦肯定會造成沉重的打擊。


八十年代初,美元呈大強勢,經常帳赤字和財赤,世稱雙赤,均十分龐大。1985年廣場協議後雙赤大降,失業率亦大跌。 1985年後日圓大升,造成失去了的十年(Lost Decade)、甚至失去了的二十年。自歐元面世以來輾轉升至接近兌1.6美元的水平,同樣亦造成歐元區經濟不景和歐債危機。最後這兩個經濟體都要推大規模QE,可見匯率真的需要與基本因素配合,並相對穩定。


強美元往往與經濟不景同時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就過往的經驗,美元呈大強勢往往與經濟不景和經濟危機同時發生。我們暫仍未能確定是美元呈大強勢導致經濟危機;還是經濟危機導至美元呈大強勢。


過去強美元(指美元購買力上升)時段中,1980年至1982年屬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且波及全球;1997年至1998年為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至2003年為網絡泡沫引申的不景氣;2008年至2009年則為金融海嘯。1984年至1985年雖然未為美國或世界帶來不景氣,香港的經濟亦於1985年接近零增長。若美元持續呈強,大家在投資策略方面應保守一點。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 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 濼觀天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