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利率動向牽動全球金融市場,美國聯儲局最新議息會議之後,就是否加息一改2008年以來的可預期狀態,變得不明朗起來,往後金融市場將會更加波動,投資者須做好風險管理。美息走勢不明朗,對本港樓市的影響即時呈現出來,情况一則說明樓市與利率之息息相關,另外說明置業人士對利率風險的警覺,在多次「狼來了」之後,可能有點麻木了。不過,加息對於樓市是真實的風險,目前情况實際是風高浪急,考慮現階段置業的市民,必須充分衡量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以免市况逆轉而陷於進退維谷景况。
聯儲局加息現轉折
利率上調仍屬必然
2008年9月金融海嘯,為免經濟陷於衰退,聯儲局在當年年底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接近零的水平,同時為使市場毋須擔心利率突然逆轉而增加透明度,開始承諾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維持低利率。此後,聯儲局在議息會議的政策聲明,在各個階段對利率動向以不同措辭表述,目的是要市場知道聯儲局處理利率的意向。最新一次會議,政策聲明刪除了對加息「有耐性」的措辭,這是6年多以來聯儲局對是否加息不再「管理預期」,回復以經濟數據決定利率動向的操作。這樣的轉變,本來是回復常態,客觀上卻使息口走勢陷於不明朗狀態。
理論上,政策聲明刪除了對加息「有耐性」,則下次會議(6月)加息就可以預期,可是聯儲局主席耶倫在記者會上對會否在6月加息的說法卻含混不清,從正反解讀都有想像空間,加上她說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又調低今年底利率中值預測和經濟增長預測,使美息走勢引來更多的猜度。市場人士一般相信聯儲局6月不會加息,認為9月會加息的人也顯著減少,有投資銀行甚至估計聯儲局今年都不會加息。
市場人士對美息走勢莫衷一是,恰恰反映須重新適應美國利率不明朗的常態;金融市場波動在所難免,今次聯儲局議息會議之後,美元匯價一度大幅下跌,創6年來單日最大跌幅,其後又反彈,說明利率風險是現實存在。未來一段日子,市場在沒有聯儲局的利率「指導思想」下,每有風吹草動就必然波動,對於投資者而言是有危有機,但是小投資者在波動市中最容易淪為大鱷的點心,因此小投資者特別需要做好風險管理,迫切性刻不容緩。
美息走勢,對本港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對樓市的影響。過去幾年樓市飈升,形成泡沫,除了供應短缺之外,一般認為與超低息環境有很大關係。隨着美國加息,本港必然跟隨,屆時或許是樓市逆轉之時。現在美國息口不明朗,而且按耶倫對美國經濟增長的描述,市場人士解讀為即使聯儲局開始加息,也不會驟然抽高,利率只會緩慢上升;若這個解讀正確,則本港樓市泡沫會再吹得多大,就更難估計了。聯儲局被認為將延遲加息之後,太古城即時有業主反價20萬元,買家仍然追入承接,息口對樓價升跌之敏感,可見一斑。
促成樓市泡沫諸因素
置業人士須參考衡量
3星期前,金管局再推出逆周期措施,要求銀行降低對中下價住宅單位的按揭成數,此舉目的除了顧及銀行的按揭風險,確保市况逆轉時不會危及整體金融穩定,客觀上也有壓制置業意欲的意味,只是實施以來收效似乎不大,從新樓盤銷情不俗,紅磡家維邨一個居屋單位實用呎價逾萬,以800萬元成交,成為所謂居屋王,反映銀行雖然收緊按揭,但是樓價照升。
美國加息出現轉折,不過息口上調是必然的事,况且未來三四年供應將增加(總數超過7萬個單位);另外,反映市民置業購買力的按揭供款對住戶入息中位數,去年第4季已經達58%,遠高於1994至2013年間的47%長期平均數,只要利率上調3個百分點至較正常水平,比率就會飈升至76%。從種種迹象顯示,不應低估樓市風險,本港樓價已經高處不勝寒,不少數據已經反映出整體經濟下調景况;當超低利率逐步不再,供應增加,這些影響樓市、決定樓價走向的諸多因素,值得急欲置業人士參考和衡量,再決定行止。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聯儲局加息現轉折
利率上調仍屬必然
2008年9月金融海嘯,為免經濟陷於衰退,聯儲局在當年年底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接近零的水平,同時為使市場毋須擔心利率突然逆轉而增加透明度,開始承諾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維持低利率。此後,聯儲局在議息會議的政策聲明,在各個階段對利率動向以不同措辭表述,目的是要市場知道聯儲局處理利率的意向。最新一次會議,政策聲明刪除了對加息「有耐性」的措辭,這是6年多以來聯儲局對是否加息不再「管理預期」,回復以經濟數據決定利率動向的操作。這樣的轉變,本來是回復常態,客觀上卻使息口走勢陷於不明朗狀態。
理論上,政策聲明刪除了對加息「有耐性」,則下次會議(6月)加息就可以預期,可是聯儲局主席耶倫在記者會上對會否在6月加息的說法卻含混不清,從正反解讀都有想像空間,加上她說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又調低今年底利率中值預測和經濟增長預測,使美息走勢引來更多的猜度。市場人士一般相信聯儲局6月不會加息,認為9月會加息的人也顯著減少,有投資銀行甚至估計聯儲局今年都不會加息。
市場人士對美息走勢莫衷一是,恰恰反映須重新適應美國利率不明朗的常態;金融市場波動在所難免,今次聯儲局議息會議之後,美元匯價一度大幅下跌,創6年來單日最大跌幅,其後又反彈,說明利率風險是現實存在。未來一段日子,市場在沒有聯儲局的利率「指導思想」下,每有風吹草動就必然波動,對於投資者而言是有危有機,但是小投資者在波動市中最容易淪為大鱷的點心,因此小投資者特別需要做好風險管理,迫切性刻不容緩。
美息走勢,對本港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對樓市的影響。過去幾年樓市飈升,形成泡沫,除了供應短缺之外,一般認為與超低息環境有很大關係。隨着美國加息,本港必然跟隨,屆時或許是樓市逆轉之時。現在美國息口不明朗,而且按耶倫對美國經濟增長的描述,市場人士解讀為即使聯儲局開始加息,也不會驟然抽高,利率只會緩慢上升;若這個解讀正確,則本港樓市泡沫會再吹得多大,就更難估計了。聯儲局被認為將延遲加息之後,太古城即時有業主反價20萬元,買家仍然追入承接,息口對樓價升跌之敏感,可見一斑。
促成樓市泡沫諸因素
置業人士須參考衡量
3星期前,金管局再推出逆周期措施,要求銀行降低對中下價住宅單位的按揭成數,此舉目的除了顧及銀行的按揭風險,確保市况逆轉時不會危及整體金融穩定,客觀上也有壓制置業意欲的意味,只是實施以來收效似乎不大,從新樓盤銷情不俗,紅磡家維邨一個居屋單位實用呎價逾萬,以800萬元成交,成為所謂居屋王,反映銀行雖然收緊按揭,但是樓價照升。
美國加息出現轉折,不過息口上調是必然的事,况且未來三四年供應將增加(總數超過7萬個單位);另外,反映市民置業購買力的按揭供款對住戶入息中位數,去年第4季已經達58%,遠高於1994至2013年間的47%長期平均數,只要利率上調3個百分點至較正常水平,比率就會飈升至76%。從種種迹象顯示,不應低估樓市風險,本港樓價已經高處不勝寒,不少數據已經反映出整體經濟下調景况;當超低利率逐步不再,供應增加,這些影響樓市、決定樓價走向的諸多因素,值得急欲置業人士參考和衡量,再決定行止。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