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謝謝嶺南同學 /文:蔡子強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9日 06:35
2015年03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四晚,有知道我一直為退聯事態發展而擔心的記者朋友,第一時間來電,告知嶺南退聯公投結果,說決議遭否決,讓我暫且鬆了一口氣。這次嶺南大學學生會退出學聯的公投,以607票反對、363票贊成,大比例否決。


我明白,「一代人一代事」,有很多事都不到我們這一輩擔心,也不會盡如我們所願,但畢竟,學聯是孕育過自己成長的地方,以及更重要,學聯一直是香港學運、社運的橋頭堡,所以自己一直憂心忡忡,但卻也不便介入,於是也只能在一旁乾着急。


學聯讓我收起「大院校」的傲慢

我在中大讀書和任教,照理不該就其他院校學生的內部事務,說三道四。但我真的很想告訴各間院校的同學,在自己那段人生最美好的歲月裏,我曾在學聯,有幸與很多其他院校的同學結緣,為香港及祖國,無私無畏的並肩奮戰過,並因此結下了一輩子的情誼。我希望將來我的師弟師妹,也能夠有着同樣的福分。


學聯是一個平台,昔日,它讓我接觸和認識到不同院校的同學,聽到他們的觀點和心聲,看到他們的實踐與堅持,讓我目光不再那麼狹隘,眼中只知有中大;讓我收起所謂「大院校」的傲慢與偏見;讓我知道天高地厚,「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其他院校一樣是人才濟濟,臥虎藏龍。


就以嶺南同學為例,當年我在學聯便認識了陶君行和孔令瑜,讓我對嶺南有了頭一回親身的認識,這麼多年來,看到他倆夫婦為弱勢、為基層不懈的請命,讓我對嶺南又多了一重認識,多了一份尊重。


若干年後,我又認識了另一位來自嶺南的學聯成員盧偉明,他為人比較低調,不是很多人認識,但我卻看到他如何為民主運動默默付出和貢獻,之前甚至為了雨傘運動而差點把婚姻大事擱下。


當然,我與陶君行和孔令瑜的觀點和政見時有不同,甚至有所爭拗;當然,一些學聯老鬼的做事方式也並非沒有惹起過非議,但若然你問我,我會說這些都是枝節,看問題要看大處,而大處就是,這麼多年來,大家因為在學聯裏的經歷,而鑄煉了心靈,讓大家至今仍然留在同一條民主運動的軌道上。


其實,不單止是嶺南,港大、理工、浸會、師範、樹仁(當時科大和城大仍未加入學聯)每一間院校,我都認識一些至今仍然保持友誼的昔日戰友,這都是拜學聯所賜,把我的視野和圈子拓闊。


「一方有事,八方聲援」

今天,或許大家對學聯,以及裏面那一群小伙子,他們的幼稚、不成熟、行政失當、獨斷獨行,又或者財政混亂等,有着諸般看法。但我想說,我已不是學生,而你們還是,在「exit、voice、loyalty」三者之中,大家毋須選擇消極的一項。


况且,正如前述,我相信,看問題應從大處着眼,而不是拘泥於小節。而大處就是,過去幾十年,在諸如八九民運、七一大遊行,以至剛過去的雨傘運動等歷史關鍵時刻,學聯都從來沒有迴避過責任,從來都沒有缺過席,永遠站在時代洪流的最前線。沒有學聯,我相信香港的歷史會變得並不一樣。


學聯也一直發揮「一方有事,八方聲援」的角色。


舉個例,我記得,1980年代尾,中大曾經為捍衛4年制大學教育,而與政府頑抗。1989年2月,近4000名中大同學罷課,並渡海到遮打花園集會。結果到了現場,才發現學聯早已聯繫和動員了幾百名港大同學、上千名樹仁同學,以及其他院校個別同學,在現場聲援,讓士氣為之大振。就是因為有了來自其他院校同學的聲援,這場運動走出了狹隘的「護校運動」框框,而成了更高層次,來自不同院校的同學追求健全學制的理想主義。20多年後的今天,歷史最終證明站在我們這一方,政府終於改弦易轍,把大學學制改回4年,當年中大、學聯,以及其他院校同學攜手的一場運動,取得最後勝利。


在風雨飄搖時,以一票挽回分崩離析

嶺南同學,謝謝你們,在學聯曾經風雨飄搖的一刻,你們曾經以手上一票,挽救了這個學運重鎮,讓它不致分崩離析。


我知道,事情並沒有完結,接下來還有城大、浸會等院校,逐間逐間就退聯事件公投表決,但我也知道,學聯裏的一眾師弟師妹,還會繼續努力打好一場又一場的硬仗,到每間院校去努力說清楚學聯的角色與任務,亦會同時深入思考學聯的改革方向,讓它變得更民主、更開放、更透明,與同學更親近。


在這裏,我想為這些師弟師妹打打氣,說句「加油」。


同時,我亦希望在將來,能夠可以像今次謝謝嶺南同學般,同樣可以向城大、浸大等院校的同學,說句謝謝。


誰曾並肩奮戰過,誰就是好兄弟

10多年前,史提芬史匹堡和湯漢斯攜手拍攝過一套電視電影《Band of Brothers》(港譯作《雷霆傘兵》),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片中最後一幕,由片中一位老兵的現實裏的真人,作出以下一段獨白,來懷念當日與他在諾曼第灘頭出生入死、並肩作戰的戰友:

「我記得亨利五世曾經這樣跟士兵說過:『從今天起直至世界末日,大家都會記得,我們這些曾經唇齒相依,結果倖存下來的戰友。誰今天跟我並肩奮戰,浴血戰場的,誰就是我永遠的好兄弟。』」


同樣,究竟彼此是否來自中大,還是嶺南、城大、浸大……都不重要,只要大家曾經在學聯裏,一起為民主,一起為同學,無私無畏並肩作戰過的,誰就是大家的好手足,好兄弟。


作者為1987年中大學生會會長,學聯前成員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