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半個月前收到政府有關部門寄來名為《人口政策:策略與措施》的報告,隨手翻翻,看到裏面圖文並茂,而且段落分明,想該是一份值得留意的文件,於是放在桌上預備有時閒時再仔細閱讀。終於,昨天中午再拿起來看看,才發現其內容的豐富和重要性,真不能理解為什麽報紙一直沒有報道。
報告劈頭第一章第一節就直接指出:香港人口即將急速老化。這個問題乍聽起來沒有什麽新意,好像已經重複講了十幾年。我和朋友開始在報紙上論政之初,就曾經寫過兩篇題為《人口金字塔變成人口陀螺》的文章。當時指的「人口陀螺」正是政府現在說的「倒形人口金字塔」)。
港在未來25年 老人增至32%
今次政府提出更多的數據、更發人深省。香港在未來25年,老年(65歲或以上)的人口,會有現在的15.5%增加到32%,即是每不夠兩年就增加一個百分點。更令人擔心的是所謂的「老老年」(75歲或以上)最需要社會服務的一群,會由7.6%增加至18.9%,等於是每年遞增34,000人之多。以這個數目,我們的醫療系統、社會福利資源、甚至是經濟動力等各方面都肯定會出現問題。
當然,人口政策是一個燙手山芋。環觀全球,除了以色列和新加坡之外,可看不到那個地方的政府敢在這個題目上講太多。但若細心閱讀香港政府今次的報告,你會發現各政策局的官員可說是扭盡六壬,於其範疇裏面、在政府沒有太大政治能量的的前提下,想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一項是「鼓勵香港移民的第二代回流」,旨在吸引很多年前已經移民的香港人在外國出生長大的子女回來香港,方法是把他們與一般外國人區分開來,容許他們和配偶及其子女來香港一年,來了再碰運氣,若找到工作後更無需再審批簽證,可自動留下。
引入移民二代 港人沒那麼反感
有關的解釋是:這批「第二代香港人」起碼算是半個自己人,有外國的學歷或經驗,更難得是向他們招手,不會挑起時下香港人對大陸人(包括在外國畢業及工作過的大陸人)的抗拒。官員設計政策要在夾縫中找出這般微小的空間,令人覺得:真是難為了家嫂。
另為了鼓勵女性就業,必須發展幼兒教育及托兒服務,但可投放的公共資源始終不夠,於是想到訓練已退休的爺爺嬤嬤公公婆婆,讓他們「有資格湊孫」、甚至可以說是鼓勵三代共融!
調整公共資源 投放設施配備
政府的報告裏面還有很多其他的措施、實行計劃等,我相信每一個都是好不容易才能出台的。然而得指出:人口變化是發達地區必然需要面對的,最重要的不是吸引移民、鼓勵就業等直接對應措施,而是如何調整公共資源的投放和社會設施的配備,去迎接不可抗議的趨勢。那才是這個山芋最燙手的地方。
法律界人士
[李律仁 法律金融]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