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陽五﹕多念彼此的好才是兄弟之道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7日 06:35
2015年03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日前發生在香港的反水貨客行動及對內地遊客的言論,不禁令筆者想起日前在北京「兩會」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傅瑩對於香港少數市民和內地遊客之間的摩擦,以內地熱播娛樂節目《奔跑吧兄弟》來寄予情懷,其語其情令聞者動容。


坊間關於兄弟關係、兄弟情感的議論多多,正面負面皆有所網羅。用詞彙形容,既有那些象徵美好的親兄熱弟、竹馬之友、手足之情、綰角兄弟、兄弟孔懷、戚戚具爾、兄弟手足、兄弟怡怡、風雨對牀、昆弟之好;亦有令人憂慮的酒肉兄弟、同室操戈、煮豆燃萁、相煎何急等等,不一而足。


中國傳統文化洋洋灑灑,博大精深,這每一個詞組、成語又是一個典故,其背後所說的每一個故事,讀來皆令人唏噓不已,足令我等嘆服。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自家兄弟尚有差異,更何况一國之下,地域不同、習俗不同、民風不同、水土不同。不同之處何止林林總總。雖是同源同種、血濃於水、骨肉之情,不同總是有的,爭吵亦在所難免。


在許久之前,上海人就有些看不起除上海之外的所有人,他們將上海之外的諸省皆稱之為「鄉下」,而「鄉下」之人亦有微詞吐露,將上海人冠之以「小氣」、「小算盤」、「小精明」。


廣東乍富之初,廣東以北之國人亦對「老廣」持「酸葡萄心理」,那真叫一個「羡慕嫉妒恨」,北方人初嘗粵菜之際,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又不忘記揶揄其語言。一度河南人在一夜間成了「坑蒙拐騙」的代名詞,甚至成了酒桌上的談資。


但上述種種不過是茶餘飯後的「開心果」,誰也不會當真,除非腦袋進水。縱有個別的偏激與歧視,也不入主流,絲毫無礙各地民衆的交往、交友,乃至相戀相愛。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反觀香港與內地,亦是同理,異地之間,兄弟之間有一些隔閡、一些誤解,帶來些誤判與負面情緒,也不是什麼異常之事,即使是事出有因,也是情有可原。即或有過激言論及舉動,亦在情理之中,且為少數。港人的善良情懷相信不會被這些星星點點的枝節末梢所左右,所玷污。內地人的寬厚心態相信也不會對之耿耿於懷,斤斤計較。都是「茶杯」裏的事,又何足掛齒?


正如傅瑩所言,「多念彼此的好」,大事亦化小,小事亦化了。是為兄弟關係的準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