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有Say﹕四千五百元校長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7日 06:35
2015年03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有人認為,在香港辦教育難。其實,在香港用心辦教育才更難!


最近我看了一齣電影的優先場後,百般滋味在心頭,令我憶起蘇東坡的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無處話淒涼」,對香港的教育有無限感慨。


香港社會強調競爭,部分學校為了校譽,懶理孩子的承受能力,不斷為孩子添加「優質」教育,開設精英班,務求令孩子贏在起跑線。而百般無奈的老師面對「求學只求分數」的風氣,只好接受現實,拚命摧谷孩子。


「優質」教育 成績論英雄?

徬徨的家長們更是千方百計為孩子找尋「優質」學校,好使子女能夠接受「優質」的教育。他們大多以學校成績論英雄,認為升學率高的便是「優質名校」,升學率低的便是「劣質差校」;成績好的便是好學生、乖孩子,成績差的,便是懶學生、壞孩子。至於對孩子的品德要求,家長口講就重要,做起來就次要,再面對學業前途,就寧可不要!


可幸,香港還有一位教師不認命,原本已離開教育界,但不忍見天真無助的孩子無書讀,故重出江湖,甚至不惜放下身段,從以往曾是高薪的名校校長,跑到偏遠的鄉村當全港最低薪的「四千五百元校長」,她便是呂麗紅校長。


救校行動成電影藍本

《五個小孩的校長》就是以呂校長的真人真事為故事藍本,拍成電影。呂校長為了使僅餘的五名學生不致失學,展開一段「救校」的神奇之旅。她一人身兼校長、教師、司機、清潔工等數職,還不時家訪學生。她從家訪中發覺家長們都是勞苦大眾,要為生活掙扎的一群,而每個學生家庭都有着不同的際遇和困難。


呂校長本身有病,原想在一名學生畢業後,安排四名學生入讀附近學校,到學期結束後便離任,與丈夫享受退休生活。可是,沒有一所學校願意減免學費,而鄉公所又議決若下學年收不足5名學生便要「殺校」。她為免學校倒閉,學生失學,便不顧病情,籌辦開放日,展開救亡運動,招收新生,還跑到元朗鬧巿派傳單。最終因工作過勞,呂校長舊病復發,暈倒入院,性命垂危。呂校長與學校的命運如何?我要在此賣一個關子,留待大家到戲院尋找答案。


我極力推薦《五個小孩的校長》這齣電影,因故事內容感人,賺人熱淚,是很適合一家大細觀看的第一級類別電影。相信觀看電影後,可使教育界反思香港的教育問題,家長可思考什麼才是孩子的學習需要,學生也可從中領悟,讀書機會不是理所當然,要珍惜學習。


過去,以感人的辦學故事為劇本而搬上舞台,如芳草校園、冰鮮校園等,十分賣座,但拍成電影的則少有。這齣電影橋段清純,人情味豐富,劇情發展流暢,節奏明快,無論演員和編導都很用心演繹和製作。觀看這電影除了是對香港電影界的支持外,也鼓勵香港電影界多拍這類型電影,為社會發放正能量。更重要的是對用心教育的呂麗紅校長表達支持和敬佩!


作者簡介﹕五位校長輪流執筆,說出教育心底話

文﹕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