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兒子9歲,5歲開始獨自入睡,我們每晚跟他講故事後,都會坐在牀邊陪他至入睡,但到了午夜,他會到我們的房間要求陪睡,有時一次,有時幾次,我們試過加裝小燈、貼海報、貼紙獎勵等,亦有勸導、責罵和靜靜地陪他回房再睡……試過幾次成功後又回復原狀。經過4年困擾,本來他已有4個月可獨自入睡至天亮,但兩個月前,他祖母過身後,他每晚都醒來幾次並走到我們的牀上睡覺。問他原因,他總是答不出,請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多年來的噩夢。
答﹕孩子患的是「離別焦慮」,從個案描述所見,反映出孩子害怕與父母分離。而兒子曾有一段時間可成功獨自入睡直至天亮,證明他是做到的,只不過後來因親人離世,有可能令他重新感到恐懼。
多陪伴孩子 製造安全感
遇到這個情况,家長能做的是給予孩子正面的鼓勵,同時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跟他傾訴。睡覺時不要鎖上房門,令孩子感覺到父母在他的附近。如果孩子是怕黑的話,不妨讓他開着燈直至他入睡。
做帶氧運動助入睡
除此之外,家長亦可同時從他的生活習慣入手,若能改善孩子的睡眠質素,相信情况亦會有所改善。例如隔日帶他做1小時的帶氧運動,如跑步、游泳、跳繩等,運動後會更容易入睡。另外,亦可教孩子臨睡前做幾組深呼吸動作,讓他放鬆身體,有安眠的作用。孩子復元需時,家長宜耐心等待,並從旁加以鼓勵及稱讚,情况便會自然好轉。反之,若強迫孩子獨自入睡,甚至作出打罵行為,只會弄巧成拙。
資料提供﹕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
答﹕孩子患的是「離別焦慮」,從個案描述所見,反映出孩子害怕與父母分離。而兒子曾有一段時間可成功獨自入睡直至天亮,證明他是做到的,只不過後來因親人離世,有可能令他重新感到恐懼。
多陪伴孩子 製造安全感
遇到這個情况,家長能做的是給予孩子正面的鼓勵,同時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跟他傾訴。睡覺時不要鎖上房門,令孩子感覺到父母在他的附近。如果孩子是怕黑的話,不妨讓他開着燈直至他入睡。
做帶氧運動助入睡
除此之外,家長亦可同時從他的生活習慣入手,若能改善孩子的睡眠質素,相信情况亦會有所改善。例如隔日帶他做1小時的帶氧運動,如跑步、游泳、跳繩等,運動後會更容易入睡。另外,亦可教孩子臨睡前做幾組深呼吸動作,讓他放鬆身體,有安眠的作用。孩子復元需時,家長宜耐心等待,並從旁加以鼓勵及稱讚,情况便會自然好轉。反之,若強迫孩子獨自入睡,甚至作出打罵行為,只會弄巧成拙。
資料提供﹕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