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日本經濟改革 或須靠「外國勢力」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7日 06:35
2015年03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先此聲明,我絕非安倍粉絲。過去二十多年來,可能見過太多次日本振興經濟方案的失敗,所以一直對Abenomics抱着懷疑態度。更要搞清楚的是股市、企業盈利及國民經濟狀况是三回事,可以毫不相干。


安倍的所謂「三支箭」,其實沒甚新意,就是(1)貨幣刺激;(2)財政刺激及(3)結構改革。


第一箭的效果最快也最明顯。QE其實是日本央行在2001年「發明」的,後經美國發揚光大。過去三年,日央行不停加大QE,今年將達GDP的15%,非常誇張。日經在外資推動下升回到19,000點的15年新高,但日圓兌美元也應聲跌到近122水平。唯一不聽話,沒反應的是通脹,仍徘徊於0.5%,遠低於2%的目標。最大的問題是日本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超過20%人口65歲以上,生計主要倚靠儲蓄的定息收入,所以通縮對他們有利。股票升多少跟他們沒有關係,財富效應非常低。


第二箭「財政政策」無疑更像回力鏢。日本國債已達GDP的250%,全球最高,希臘的175%,濕濕碎。無奈安倍還要繼續投資1000億美元在各項基礎建設上。包括上周六剛啟航的「北陸新幹線」,連接東京到偏遠在西北的金澤市。(過兩天我將享受一下這福利!)但安倍去年也提升消費稅到8%,企圖控制財赤。誰不知經濟馬上跌進第N次衰退,不得不推遲下一次加稅。


打造全新日經400指數 推廣「結構改革」

第三箭「結構改革」的模糊建議一大堆﹕婦女就業、放寬外勞、改善企業管理文化(corporate governance)等。以我認識的「大和民族」,說得好聽一點,做事非常有自己的一套,要改變這企業文化,談何容易。但為推廣這件事,日經專門打造一個全新的日經400指數,入圍考慮包括多項的量化(Quantitative)因素如市值、流通量、成交額,以至盈利及股本回報率(ROE)等。同時亦考慮其他質量(Qualitative)因素如投資者關係、獨立董事數量,以及有否用英文發布業績等(看似搞笑,但很重要,因外資擁有日股30%)。


日經400當然還是有點「舊酒新瓶」的味道。大部分日本藍籌還是順利入圍。唯一高調被「祭旗」拒絕的是Sony(索尼)。2014第一年日經400沒甚看頭,還略差於傳統的日經225。但從今年開始,稍有起色,暫升11.3%,比日經225多了1個百分點左右。


外國對冲基金入股 FANUC即改革回應

其中最令人鼓舞的重磅指數股就是FANUC。它是一家非常成功的機械人及自動化系統生產商,全球市佔額達60%。去年盈利增長估計達80%,主要受惠於出口到中國的快速增長。未來中國的手機、汽車等行業,在勞工短缺及提高質量的需求下,將加強自動化,對FANUC非常有利。但這公司過去對投資者不瞅不睬,從不接見。約一個月前,Dan Loeb的Third Point 對冲基金宣布已買入FANUC股份,認為市場嚴重低估它的潛在價值。公司無負債,手頭現金85億美元,更有約兩成庫存股(treasury stock)。如改善資金調配(capital allocation),可大大提高偏低的ROE,股價應受到重估。Dan Loeb在2013年也曾投資過Sony,亦苦口婆心勸喻公司分拆賺錢的娛樂部門。但忠言逆耳,Sony改革緩慢,去年底Dan Loeb已無癮地賣掉Sony,賺了一點錢就算。


本以為今次FANUC又是一樣唱慢板,但想不到上周五,公司突然宣布成立投資者關係部,更將考慮回購股票及增加派息等方案。股價馬上彈升13%,創26,870日圓的歷史新高。160多年前,日本的重新對外開放,及後的「明治維新」,都是靠當年美國的「黑船」打開的。二戰後的重建也是在美國監督下進行的。今天日本的經濟改革可能也需要一些「外國勢力」。


(中環資產持有FANUC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 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