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元貶值只是損人利己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6日 06:35
2015年03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多年來,歐元懷疑論者都認為,歐元一就是成為一種結構性有缺陷、注定疲弱的貨幣。不然,意大利、葡萄牙,甚至法國等成員國,將無法在歐元區的「金融緊身衣」(即立法限制國債、限制薪資上限、提高退休年齡等規條)之下生存。


很明顯,市場現在已經接納了這種結論:儘管上周四曾經一度反彈,歐元兌美元的匯率這個月已經下跌了5.2%;自年初至今,累積跌幅更達到12.3%。


過去12個月,歐元兌美元更大跌了23.4%。這麼大的跌幅,通常都與嚴重的金融動盪有關。簡而言之,歐元的跌勢如此突然和猛烈,有一些宏觀經濟和金融後果可能還有待消化。


歐央行藉此刺激經濟

看看歐元下跌的催化劑,有歐元區去年下半年經濟增長疲弱、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烏克蘭危機等眾多因素。其中最顯著的,是歐洲央行承諾推行量化寬鬆(QE)政策,以及隨之而來的減息。


隨着歐洲央行也接納歐元貶值,我們懷疑,歐洲央行的主要目標是否:

1. 變相為歐洲本土的銀行進行資本重組(很多國家的政府不便公開做)或者,

2. 透過爭相貶值,來刺激生產力較低但又重要的經濟體,如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的經濟增長。


不用說,第一點比第二點更加吸引。畢竟,如果擁有龐大經常帳盈餘的歐元區,也採用貨幣貶值來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那麼歐洲央行所做的,就只是照搬美國聯儲局1935年的劇本。


銀行股跑輸 反映量寬只利出口商

投資者若要知道應該押注在哪一點(歐洲央行是想為銀行注資還是鬥貶值),我們認為需要看兩件事情:首先是歐元區銀行的相對表現;其次是歐元區股市以美元計算、相對環球股市的絕對和相對表現。


我們的邏輯很直接了當:如果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並不只是要從其他國家身上「偷走」經濟增長(即不只是鬥貶值,還是為了向銀行注資)那麼簡單,那應該會出現以下三種情形:

1. 歐元區銀行的表現應該可能會跑贏歐元區的股市。


2. 歐元區股市的升幅應該會開始超過歐元的跌幅。


3. 歐元區股市會跑贏環球股市。


如果這些情形都沒有出現,那麼我們也許可以得出結論,擁有龐大經常帳盈餘的歐元區,只不過正在推行「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的政策。除了歐元區的出口商,其他人都不會得益。


考慮到這一點,我即時關注到的是,歐元區銀行的表現並沒有跑贏歐元區的股市。事實上,直至歐洲央行宣布量化寬鬆政策之前,歐元區的銀行看來都可能會最終突破其100天移動平均線。但是,自從宣布量化寬鬆政策之後,歐元區銀行的表現即回落。那麼,歐元區銀行跑輸大市的表現,是否突顯了歐洲的資產負債表正在持續惡化?


根據本公司的經驗,銀行股跑輸大市遇上減息,通常是資產負債表出現撇帳及通縮壓力的迹象。會不會銀行股跑輸大市,是因為整個歐洲的實質利率其實都是負數,加上貸款需求低迷,令到它們不太賺錢?


組合宜納出口股 持中美長債

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不太理會歐元區銀行的盈利能力惡化,如果在同一時間,歐元區股市的升幅是超過歐元的跌幅。


但即使按照這一準則,仍然是說不通。因為自從去年11月6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量化寬鬆政策以來,以美元計算,歐元區的MSCI指數只上升了2.5%,歐元區股票跑贏MSCI環球指數的幅度,也只是大約2.5%。這意味着,減持歐元區股票的國際投資者,並未有重大的損失。


近幾個月,我們曾經提出,油價疲弱、貨幣貶值,創紀錄的低利率,加上還可以的環球經濟增長,應該會令歐元區企業取得穩固的盈利增長。


我們仍然堅持這個觀點,所以從邏輯上來說,國際投資者若減持歐元區的股票,將會吃虧。但是就目前而言,歐元大幅下跌,會繼續抵消這個效應。


若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最終是為了令歐元區擺脫通縮(透過刺激需求),將對環球經濟有利,那麼最佳的投資組合將是買入周期的股票和金融股,尤其是在歐洲和亞洲,甚至在巴西和俄羅斯等低迷的新興市場。


但是,若果周期股票近期再次跑輸大市,只是意味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乃是「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的舉動,那麼投資組合就應該繼續集中在歐元區的出口股、美國和亞洲的高息和非周期股票,同時繼續持有美國和中國的長期國債及優質企業債券。


不幸的是,現在看來,大多數市場迹象都顯示,大家應該採取後一種投資組合。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