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知名唱作人愛用 業界料成新趨勢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6日 06:35
2015年03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香港會)表示,本地唱片業的銷售收入在1989年達到最高峰,高達約25億元。但2014年,本地唱片業的銷售收入只有大約3億元。這已經包括CD、DVD、黑膠唱片的銷售收入,以及數碼音樂的銷售和串流服務收入(但不包括卡拉OK授權及音樂表演)。


林一峰合伙另建音樂集資平台

無限音樂科技有限公司音樂內容總監馮禮慈認為,330ipo提出的商業模式,可以成為本地音樂產業傳統商業模式之外的一個新渠道。他相信,這對獨立或半獨立的歌手和樂隊,會有些幫助。而且,這類渠道還會越來越多。


例如,唱作歌手林一峰和馮穎琪,最近亦聯同音樂人謝國維,成立音樂集資平台「音樂蜂」(https://musicbee.cc)。其模式與330ipo十分接近。「音樂蜂」的頭炮,是為林一峰和10個音樂單位、預算於6月推出的唱片集資20萬元。項目上網一個多星期後,募得金額已超過目標。稍後,還有其妹妹林二汶和鍾氏兄弟的項目。但馮禮慈相信,這種模式難以完全取代唱片公司的造星方式。


《第一線》音樂雜誌創辦人黃啟聰表示,330ipo.com的商業模式很有誠意,也可以讓音樂人先測試一下反應才去做。但本地樂壇經歷多年低迷,樂迷的熱情已不及以往。


料獨立歌手樂隊最受惠

他認為,這模式對兩類歌手有較大作用。第一,是獨立歌手和樂隊。第二,是一些高峰期曾經攀上二三線位置的歌手。例如,後者可以利用其舊歌資源,集資推出黑膠唱片;又或者,以大眾化的收費,舉行舊MV播放會,以重新召集其歌迷。因為利用舊歌資源,歌手或唱片公司的顧慮會比較少。但整體來說,舊歌的市場價值明顯超越新歌。若要推出新歌的唱片,仍是較為困難的。


平心而論,香港樂壇面對的問題相當多,包括創作人青黃不接、網上非法下載、唱片公司縮減投資等。若寄望一兩間公司能夠拯救整個樂壇,是不公平的。黃啟聰覺得,本地唱片業要止跌回升,需要在短時間內連續爆出幾個大冷門才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