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舊樓維修成本資料庫 助業主免陷圍標陷阱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4日 06:35
2015年03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舊樓維修有懷疑「圍標」操作,小業主要負擔高昂維修費用,由於圍標集團式操作隱蔽,箇中縱有不當不法情况,局外人難以知曉,因此雖然舊樓維修弊端已是公開秘密,當局與社會人士卻無處着力整治,陷於徒呼荷荷景况。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建立的樓宇維修工程成本資料庫,就維修各項工程成本提供參考數據,小業主若能妥善運用,並在舊樓維修過程中,有機制讓這些數據成為參數,則有望使維修趨於合理化,制約「圍標」的空間,減少小業主所受困擾。


港大團隊成立資料庫

顯示有天價維修個案

這個資料庫,是廉政公署委請港大研究團隊成立,團隊研究了2009年至2013年透過市建局或房協參與「樓宇更新大行動」的426幢舊樓維修的成本數據,並透過統計模型建立資料庫。研究發現,一些屋苑的實際維修費用,較平均工程成本高很多,未知是否與圍標有關,惟維修成本不合理,小業主負擔天價維修費,已經透過研究暴露出來。


資料庫顯示舊樓維修成本資料,以一幢12層高樓宇為例,約有70個單位,工程成本估算為287萬至530萬元,平均成本估算為390萬元,每戶平均攤分費用約5.6萬元。有關估算比對3個舊樓維修個案,都顯示維修費用過高了。第1個個案是沙田的富嘉花園,按資料庫估算,工程成本約4000萬元,每戶攤分約4.6萬元,但是這個有864戶的屋苑,實際維修費用約9100萬元,每戶須繳付約10萬元。


第2個個案是有840戶的沙田翠湖花園,資料庫估算工程成本約4500萬元,每戶攤分約5.4萬元,但是翠湖花園的實際維修費用約2.6億元,每戶要繳付21萬至35萬元不等,目前有關維修情况,仍然爭論不休。


第3個個案是位於何文田的萬基大廈,有264戶,資料庫估算維修成本約1500萬元,每戶攤分約5.4萬元,而實際維修費用約4000萬元,每戶須繳付約15萬元。萬基大廈的維修已被叫停,法團表示會初步參考資料庫的工程造價,再諮商工程顧問。


研究團隊不諱言根據資料庫數據的估算,準確率約為70%,即使上述3個個案的工程成本都低估了30%,即每戶攤分要增加三成,富嘉花園每戶要分擔約6萬元、翠湖花園與萬基大廈每戶要繳付約7萬元,仍然較實際維修費用攤分數額有很大差距。


舊樓維修成本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選用材料的差別,價格就不一樣,不過,港大研究團隊研究了426幢舊樓維修的情况,據之成為統計模型,理應兼顧了共通和相異之處;上述3個屋苑的維修,若在選料、施工等與其他屋苑相若,則實際維修費用為何與資料庫估算相差逾倍或超過5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有關業戶懷疑招標有問題,這些數字使他們的懷疑得到有力佐證。當局宜應深入了解這3個個案,放在同一標準檢視它們的實際維修費用,為何與資料庫的估算相差那麼大,這樣做,或許就治理舊樓維修的弊端,會找到突破口。


舊樓維修爭議多,「圍標」陰霾揮之不去,與業主缺乏專業知識和基本數據參考有很大關係,使業主法團、管理公司、工程顧問、承建商等利益板塊重疊的持份者,容易形成業界形容的「一條龍」運作,侵損小業主的利益。港大的資料庫,業主若善加利用,可減少掉入「圍標」陷阱的可能。因為資料庫的數據,使業主立案法團尚未聘請工程顧問之前,對一些工程成本已有初步了解,包括外牆翻新、增設消防設備、更換喉管等,即是舊樓維修從醞釀開始,業主對工程費用就有基本概念,強化了主導維修決定的機會。


業主要知道有這些數據,又懂得使用,資料庫才可以發生效用;若業主不知道有這些數據,或不識引以為用,則港大團隊的研究努力也屬枉然。因此,當局首要廣泛宣傳資料庫的存在和用途,各區民政處應該主動協助舊樓業主,參考資料庫的數據,務求在舊樓開展維修伊始,基本工程成本的參數就已經擺在業主面前,協助他們做決定。


當局應廣泛宣傳

助業主善用數據

根據業界披露的懷疑「圍標」操作,隱蔽之餘,有各種辦法誘使或迫使業主接受天價維修工程。政府提出將修訂《建築物管理條例》,建議提高業主大會通過大型維修工程的門檻,把表決工程的法團會議法定人數,由業主總人數的10%提高至20%,而通過工程決議的投票百分比,由一半提高到七成半;這些措施若落實,加上增加業主掌握基本工程成本,幾管齊下,相信即使未能全面封堵「圍標」,也可以更大程度協助小業主免遭宰割的厄運。當然,小業主對維修事務若取態積極,多了解、多參與,則自身利益有望得到更大保障。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