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從馬莎百貨關店說起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3日 06:35
2015年03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媒體報稱,英國馬莎百貨表示,計劃在今年8月前,關閉上海大區的5家門店,其中1家位於上海,另4家在江蘇。但同時表示,將持續投資於現有的旗艦店面,並對今明兩年進入北京及廣州等重要城市興致濃厚。


馬莎於2008年進入內地市場,至今已在多個二線城市開店,上海則是其在內地唯一進駐的一線城市。報稱,其食品業務表現不俗,拖累主要來自於服飾業務。


國內媒體將馬莎的拓展不順歸因於電商衝擊。可這看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得來太過容易了些。因為即便不與電商比較,馬莎在內地的表現也不如其他一些歐美連鎖服飾品牌,最突出的問題就在於:價格偏高。如出一轍的是,對手們降價的主要辦法是降低面料和五金件等原材料品質。


這與網購能夠在中國市場無往不利的原因一致。而且,網店實現低價的王牌也不是節省房租、減少中間環節。據媒體曝光,很多網店銷售假貨或以次充好。有趣的是,很多客戶在網店好評中都不忘說一句:應該是真貨。


愛名牌又望低價 甘心接受假貨

在同等質量的前提下追求低價,是消費者共性;但是如國內消費者這般熱中名品又追求低價,為此心甘情願接受假貨、次貨,大概就屬個性了。


從這個角度分析,中國內地市場看似有十幾億人口,消費潛力十足,但實際上有效需求很有限。多數人拒絕為商品或服務付出相應的成本,並對價格敏感度極高——不是表現為減少消費行為,而是表現為控訴商家無良,要求政府出手。


當然,造成這樣的結果,可支配收入低是一個重要原因;而這種思維和行為模式的養成,與消費者、商家和政府三者間博弈息息相關。


為維穩投鼠忌器 難對假貨下手

在全球分工中,中國內地扮演的是產業鏈最底層生產者的角色,這給了很多企業山寨名品的機會:現成的產品模板、大量的熟練工、低成本的原料和人工。輕而易舉就可以生產出低價又看似體面的商品,正好滿足很多國人的需求,供需雙方各得其所。


二來,這些生產和交易背後提供的就業、納稅、GDP,讓政府難以權衡,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三來,政府最高目標是「維穩」,面對價格敏感度極高的民衆,前兩年即食麵、食用油等商家正常的加價都會被警告,若對製假售假痛下殺手,執法成本高不算,還會導致價格水平整體上升而惹來衆怒。


若以此論,很難說政府不顧民生,事實上投鼠忌器的政策選擇正是順應民意。只可惜慣壞了一些人,不肯承擔高成本,卻要追求高品質,買衣服時如此,討論醫療、教育、環保之類公共事務時亦如此。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