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銀行家是 天生的騙徒?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3日 06:35
2015年03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次《翼的聯想》談匯豐銀行瑞士私人銀行鬧出助客暪稅醜聞,意猶未盡。


去年是銀行界多災多難的一年,單就政府罰款,銀行便硬吞了超過600億。「銀行家是否天生的騙徒?」這個問題有兩種解讀方法﹕是不是只有騙徒才可以成為銀行家?另一個解讀就是,是不是任何人,即使你是聖方濟各,一旦投身這個行業也會變成騙子。


實驗證明競爭導致犧牲忠誠

瑞士蘇黎世大學在金融海嘯後,進行了一項針對銀行家的誠實度的實驗,實驗很簡單:參加者在沒有人監察之下投擲硬幣10次,然後將結果在網上上載予公證。如果擲到公便可以贏取20元,如果擲到字的話就沒有任何獎金。調查員首先將參與者分為兩批,一批先問他們很多關於銀行工作的事情,另一批只是一些閒話家常,例如最近看過多少小時的電視,只有在他們進入狀態之後,這個擲幣遊戲才正式開始。結果,閒話家常的一批銀行家自報的勝出率是51.6%,那些一直在談銀行業務的參加者,最後自報的勝出率是58.2%。看似後者在說謊。同樣的實驗,研究員在邀請其他行業的人參與,但事前的談話並沒有影響勝出的結果。這個實驗提出﹕銀行家本身的操守,一般與從事其他事業的人沒有分別。但一旦進入了競爭的狀態,便很容易犧牲了忠誠。


除了股東責任 還有社會責任

年輕時加入銀行工作,覺得要出人頭地,除了努力之外,亦要多花腦筋想些出奇制勝的主意,只要在不違規的情况底下,這些創造性都會獲得回報的。年紀漸長,慢慢覺得銀行和社會上很多其他行業,例如地產界,除了向股東負責之外,還有其他的社會責任。銀行主動也好,被動也好,始終是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正如土地,並不是蘋果,賣了可以很快重新再種。這一代的業造成下一代的果。


喬布斯可當成功投資銀行家

但要釐清銀行作為一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機構社會責任是什麼,也不容易。銀行的持份者除了銀行股東之外,還包括﹕銀行的員工、銀行的高管(很多時高管因為賞勵安排,和一般員工的利益並不一致)、銀行所在地的政府、銀行的客戶,當中包括零售客戶、機構客戶或交易對手,最後就是銀行所在地的市民。很多時候,不同持份者的利益是存在衡突的。


我不接受從事銀行業的人是天生不誠實,只是整個制度和報酬會鼓勵某些人鋌而走險,產生很多擦邊球的情况。


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曾提及,我絕對相信喬布斯如果不是蘋果教主,以他的性格絕對可以是一名超級成功的投資銀行家。


[張宗永 翼之聯想]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