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7連跌,恒指昨收報23,717點跌179點,成交金額782億元。恒指14天RSI現已跌至30,上一次跌穿30已是去年3月20日的事,短期出現反彈的機會已相當大。但要注意的是,一年前超賣是直逼21,000點水平,弱市還超賣,反彈通常都頗急,當日收報21,182點,到4月10日已重上23,186點;但現在恒指仍處於相對高位,博反彈時大家不會太過貪心,也會考慮是否轉勢,追入時注碼也會較細。內地經濟數據遜預期,但零售消費表現不俗,似乎投資急速放緩並未波及消費層面,相關股份可留意。
恒指原已6連跌,加上市場傳出「中國10萬億QE計劃」,上證指初段曾升逾1%見3325點,國指亦最多升0.7%,惟沽盤很快便再度湧現,在一連串差勁的經濟數據公布後,中港股市午後表現反覆轉弱,惟上證指收市微升,港股則在期指拉動下反覆尋底。
今年首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實際增長6.8%,為2009年5月以來(6.3%)最低,比2014年12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34,477億元,按年增長13.9%,遠遜預期的升15%以及去年升1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99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7%,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1,840億元,增長8.1%。
內地舊經濟死火 新經濟未成氣候
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傳統增長引擎全面死火,但國統局強調數據反映了經濟運行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徵,下行壓力加大與轉型升級優化並存,傳統動力明顯減弱與新興動力不斷孕育並存。
中國經濟近年由固投單一引擎推動,隨着產能過剩壓抑投資、房地產銷售欠佳(首兩月跌近16%)又拖累新施工面積,經濟無可避免回落,與此同時新增長點仍要時間培育,局面就是經濟全面轉弱,這也在上述數字上反映。
消費增長持續高於GDP
但誠如國統局所言,當中一些新增長點表現亮麗,如服務業增長7.4%優於整體;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4個百分點。
最重要的是,在結構轉型中,消費市道一直保持較快增長,就算以較嚴謹的限額以上消費來作比較,亦持續高於GDP增長。希望隨着時間過去,傳統與新興行業此消彼長,整體經濟由消費多於固投拉動,再平衡成果將逐漸浮現。
車股估值廉 逢低吸東風
大致上,當前格局不利金融和地產,但對於實業、消費相關、新興產業(有概念便可)等則獲青睞。消費股中,汽車是估值較便宜且增長又較佳的板塊,當中以本土品牌和豪華車最強,前者首兩月銷售急升19.7%,扭轉去年捱打的局面,這主要靠SUV急升近倍所帶動。車型方面,除了SUV繼續強勁增長外,MPV增長亦跑贏平均水平達到17.6%。現時東風(0489)在SUV和MPV市佔率均名列第3,但市盈率則只有6倍多,主要是集團轎車佔比較大所致,相信情况會逐漸好轉,可逢低吸納。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恒指原已6連跌,加上市場傳出「中國10萬億QE計劃」,上證指初段曾升逾1%見3325點,國指亦最多升0.7%,惟沽盤很快便再度湧現,在一連串差勁的經濟數據公布後,中港股市午後表現反覆轉弱,惟上證指收市微升,港股則在期指拉動下反覆尋底。
今年首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實際增長6.8%,為2009年5月以來(6.3%)最低,比2014年12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34,477億元,按年增長13.9%,遠遜預期的升15%以及去年升1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99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7%,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1,840億元,增長8.1%。
內地舊經濟死火 新經濟未成氣候
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傳統增長引擎全面死火,但國統局強調數據反映了經濟運行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徵,下行壓力加大與轉型升級優化並存,傳統動力明顯減弱與新興動力不斷孕育並存。
中國經濟近年由固投單一引擎推動,隨着產能過剩壓抑投資、房地產銷售欠佳(首兩月跌近16%)又拖累新施工面積,經濟無可避免回落,與此同時新增長點仍要時間培育,局面就是經濟全面轉弱,這也在上述數字上反映。
消費增長持續高於GDP
但誠如國統局所言,當中一些新增長點表現亮麗,如服務業增長7.4%優於整體;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4個百分點。
最重要的是,在結構轉型中,消費市道一直保持較快增長,就算以較嚴謹的限額以上消費來作比較,亦持續高於GDP增長。希望隨着時間過去,傳統與新興行業此消彼長,整體經濟由消費多於固投拉動,再平衡成果將逐漸浮現。
車股估值廉 逢低吸東風
大致上,當前格局不利金融和地產,但對於實業、消費相關、新興產業(有概念便可)等則獲青睞。消費股中,汽車是估值較便宜且增長又較佳的板塊,當中以本土品牌和豪華車最強,前者首兩月銷售急升19.7%,扭轉去年捱打的局面,這主要靠SUV急升近倍所帶動。車型方面,除了SUV繼續強勁增長外,MPV增長亦跑贏平均水平達到17.6%。現時東風(0489)在SUV和MPV市佔率均名列第3,但市盈率則只有6倍多,主要是集團轎車佔比較大所致,相信情况會逐漸好轉,可逢低吸納。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