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逾110年歷史的電車正面臨多項挑戰,電車公司董事總經理魏文(Emmanuel Vivant)表示,除面對港鐵西港島線直接競爭,另一問題是路面交通擠塞令平均時速持續下跌,部分擠塞黑點時速更只有2至3公里,較步行(一般為4公里)更慢,令不少乘客流失。為增加競爭力,電車公司已向運輸署提交改善路面方案,包括在16個擠塞黑點增設電車專線或改善燈號等,冀紓緩路面擠塞的影響。
運輸署表示,不時與電車公司就改善路面交通的建議,包括增加電車專線,優化交通燈號及道路標記等交換意見,當中部分建議已實施,署方會繼續研究其他建議的可行性。
灣仔尖峰 車速僅2至3公里
電車公司早前透露,西港島線通車後,電車客量對比去年同期下跌一成,由20萬跌至18萬人次。魏文昨在傳媒午宴上表示,西港島線啟用後,未來區內將重組巴士路線,相信未來有空間重新改善路面交通。
他說,由於路面交通持續擠塞,電車平均時速已由70年代的16公里,下降一半至現時僅7至8公里,部分擠塞黑點,例如灣仔天樂里,繁忙時間更跌至只有2至3公里,令不少乘客流失。本報以途人走路時速約4公里比較,繁忙時電車速度較行人更慢。
黑點:中環跑馬地銅鑼灣
電車公司營運經理王在球舉例,除中環、跑馬地和銅鑼灣部分路段為交通擠塞黑點,主因是該段並無足夠的電車專線,不少私家車、巴士亦會切線使用電車的路軌路段,令電車難以順暢前行,若遇上交通意外,電車更難以調動。
據電車公司提交的改善路面方案,涉及16個路段,包括建議在德輔道西、干諾道中、英皇道等主要幹道,增加大約10米長的一小段電車專線,並於德輔道西、軒尼詩道、英皇道等給予電車優先燈號,以令電車可有「緩衝區」轉彎及掉頭。
指計及上落月台 時間同港鐵
王在球說,期望提升電車時速後吸引乘客乘搭,例如由西營盤到上環一段約3公里的路段,期望車程保持約10分鐘,與乘港鐵連由地面上落月台的時間相若,「乘客毋須上落港鐵車站樓梯,可以點到點到達目的地,這是電車的優勢」。
中西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主席鄭麗琼表示,歡迎電車公司提交改善方案,期望運輸署能盡力紓緩區內交通擠塞問題。
經常由跑馬地電車總站乘搭電車的屈先生表示,繁忙時間由跑馬地電車總站往天樂里,往往因塞車而耗上逾半小時,而其他路段則大致暢通,他認為重新規劃部分電車路段,作用不大,因每逢繁忙時間,道路經常擠塞。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