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福島愁對3000萬噸輻射瓦礫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1日 06:35
2015年03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今日是日本「3.11」大地震災後4周年,地震引發的福島核災遺禍仍未消除,約3000萬噸輻射瓦礫處置問題成為嚴重困擾。日本政府準備向福島提供津貼,設立16平方公里儲存設施,計劃在30年內完成清理。惟不少災民不滿家園再遭侵蝕,恐淪為永久的「輻射垃圾場」而堅拒讓步。


日本政府在3•11後動用逾150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以多項措施嘗試降低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地區輻射水平,包括冲洗道路、拆屋、剪除樹木枝葉,以及挖走部分受核污染的農土等。這些廢棄物以深色膠袋包裹,暫堆放福島縣各地。政府近期計劃在鄰近核電站的大熊町及雙葉町建立佔地約16平方公里的輻射廢料儲存設施,安置3000萬噸帶放射性的垃圾,再以焚化爐處理。政府將向福島縣政府提供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津貼以購買或租地,並承諾在30年後關閉設施,將處理後的廢料遷移縣外。


營運公司無處理輻射物經驗

不少災民對此存疑。日本採用核電逾40年,從未興建永久設施儲存核廢料。去年11月,國會通過法案,由公營日本環境安全事業公司(JESCO)負責運作上述儲存設施,福島縣政府上月亦批准興建。惟JESCO從無處理輻射物質經驗,惹來政府承諾會否落空的質疑,加上前環境大臣石原伸晃早前暗示「災民向錢看」,亦惹來災民強烈反彈。至今受影響的約2300名災民中只有極少數同意建設施安排。


49歲的木村紀夫(譯音)原居大熊町,在當年海嘯中失去父親和妻兒,被迫離開距離福島核電站3公里外的家。他至今仍不時回大熊町,嘗試挖掘失蹤的7歲女兒遺骸。他對於政府的計劃大感氣憤:「我不敢相信在災民經歷過這一切不幸之後,政府還想在這裏丟垃圾。」


60歲的大熊町災民門馬幸治設立 「地權者會」,為受影響民眾爭取權益。他批評當局只計劃以較低價格收購或租地,對於30年內建立縣外最終處理設施的具體安排隻字不提,擔心當地最終淪為永久的「輻射垃圾場」。他承認,為了復興福島,有必要盡快處理輻射垃圾,但政府在賠償不足下強令受害最深的災民離鄉別井並不公平,「我們的土地有血有汗,我不能隨便放棄它」。


災區人口減 23萬災民仍無家

大部分災區人口流失現象持續。《朝日新聞》統計,岩手、宮城、福島3縣沿海地區自2011年2月底至今年1月底人口減少9.2萬人,下降率為6.7%。其中受海嘯破壞的岩手陸前高田市、大槌町,宮城南三陸町等6個市町,以及在核電站周邊的福島雙葉町、浪江町、富岡町、南相馬市,人口減少逾10%,宮城女川町更減少了29%。


日本復興廳統計,截至上月12日,暫居臨時房居或寄住親友家的災民仍達22.9萬人,但去年8至10月受訪的1.9萬個家庭中,只有少於20%打算返回家園。分析指出,重建緩慢、缺乏職位或生活不便與輻射水平過高等原因令災民難以遷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