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有Say﹕假的真不了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10日 06:35
2015年03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有一個大清早,約七時許吧,有個小一生的媽媽怒氣冲冲地到校長室找我,一屁股坐下,雙眼似會噴火,劈頭就說﹕「校長,我昨夜差點兒要報警呢!」

「什麼事?」

「我兒子給一個六年級同學摑了一巴掌呀!」

「剛才我已經走上校巴警告那同學,若他再犯,我一定會報警!」

男孩的肢體動作較大,發生碰撞絕對不是新鮮事,况且每樁爭執都是學習和解的契機,所以我建議邀請兩位涉事同學親自解畫。未幾,六年級的高個子和小一生已並排坐在我們面前。


我先問那高年級的﹕「昨天發生什麼事?」

「昨天排隊等候校車時,鄰隊有位同學蹲在地上,這位一年級弟弟走過去硬要拉他起來,喊說『快起來』,拉鋸了一陣子,校車都來了,我叫他別管,趕快上車,他不聽,我只好拖着他離開,可他使力摔開,我的手就碰打到他的臉。他就說我打他……」


很明顯,小的那個回家告狀,媽媽不問情由,先自行算帳,再來向我投訴。


聽罷,我轉向那小一的同學,問他哥哥可有說錯?他竟然回答:「沒錯,就是這樣!」於是我跟他解釋﹕「其實這只是個誤會,哥哥想拖你上車,你明白嗎?」

「我明白。」回答倒是乾脆利落。


「你情急之下,也許力道太大……」我也嘗試讓六年級的哥哥有同理心,怎知他未待我說完,已轉身向學弟誠懇地道歉﹕「對不起,我弄痛你了。」


沒想到小個子不領情,來個下馬威﹕「聽─不─清─楚,說─大─聲─點─」哥哥再次道歉,小子還指着對方的鼻子補上一句﹕「下次再這樣,我拉你上差館!」他的氣燄,跟他母親剛才沒兩樣。


我只好請他倆回課室去,好化解那窘局。


剩下我和那媽媽,我說﹕「看見了吧,孩子的反應跟你好像。」


她馬上老羞成怒,大聲說﹕「你說孩子像我,是種歧視!」

聆聽孩子外 明辨是非

另外一次,有個同學在學校門口向母親撒野﹕「唔得!唔准!唔可以!」那母親束手無策,低聲下氣輕聲問﹕「那你想怎樣?」我剛好在他們後面,忍不住介入﹕「你幾歲?」「六歲。」「那好,我教你另一個秘方﹕『Yes Madam!係!知道!』,來,試試看。」他講了,我續說﹕「你要把它背熟,以後媽媽叫你做什麼,就這樣回話,懂了吧。」小男生點了頭。


民主教養固然要聆聽孩子,可不能光聽孩子的;有些道理黑白分明,家長必須有智慧和明確地判斷,否則就變成縱容孩子的歪理。大人自己是非不辨,又怎能期望孩子有節有理?今天有不少家長矯枉過正,缺乏恰當指導,卻賦予孩子過度自主空間。


父母身教 禮貌由心而發

家長最愛問我﹕「你愛取錄哪類型的學生?我要如何為孩子作準備?」相信無論哪一位校長,答案都會是「有禮貌的學生」。可是,假的真不了,市場上面試訓練班的一招半式絕對不管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孩子,自然習慣對人呼呼喝喝;唯有源自家教、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無論在哪兒都會受歡迎。


當你想為孩子作好準備,你也必須準備自己當個怎麼樣的人。小孩時刻盯着我們做的,面試班教的都是機械式的造作,並非由心而發的禮貌,這些發乎內心的細節,往往通過父母的身教榜樣才能習得。


文﹕英華小學校長林浣心

■下期預告﹕鮮魚行學校校長 梁紀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