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日青年返災區種貴價草莓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08日 21:35
2015年03月08日 21: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日本3.11大地震之後,一度有人想「逃離日本」,但也有日本人反向而行。24歲的勝部達也是一名農業科技大學生,原本在印度做海外農業援助,大地震後到宮城縣種士多啤梨,用最新技術種出無污染、節省勞力、又大又甜的士多啤梨,每粒最貴可以賣到1000日圓(65港元),士多啤梨釀出的果酒更遠銷海外,香港也有得賣。


印度實習 震後投身重建

記者早前到訪位於宮城縣的General Reconstruction Association(GRA)農業公司的士多啤梨種植大棚,外面下着雪,棚內卻溫暖如春。忙碌的勝部達也一時拿起監控器檢查棚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一時又要檢查士多啤梨植株。他在日本東北大學修讀生態遺傳學專業,地震後開始研究如何以生物工程改造地震後的農業。2013年大學畢業後,他有機會在GRA的印度基地實習一年,帶領整個印度團隊種植士多啤梨,GRA亦續聘他在宮城縣繼續做助理栽培師。


回日本工作是否擔心會再有災難?勝部達也說﹕「大地震和海嘯可能會再來,但是不忘歷史、傳承經驗更重要吧。」他感覺回日本後比在印度時更忙,但更開心,能學到更多經營的經驗,同事也很友善。


與傳統的士多啤梨園不同,勝部達也的士多啤梨不種在地面,而是種在一排約1米高的機械栽培架上,也不用泥土,而是用斯里蘭卡進口的椰子殼壓成的板來做培養基,「土壤可能含有病菌,也有不同的營養成分」,但統一用椰子殼再配以營養液,就可以令每株士多啤梨吸收到的養分劃一。


機械栽培架省地省力

「在地震前,有人採用種在地上,有人種在架子上」,勝部解釋,在海嘯後,土壤被鹽化而無法再種植,加上日本農業人口高齡化,彎腰到地面勞作辛苦得多。機械式種植架可以自動「走位」,一方面每排士多啤梨可均勻受到光照、節省空間,也方便農戶作業,一個架採摘完成,就由機械傳送帶移走,「搬」來另一個架,農戶幾乎只要站在原地就可以照料到數十排的士多啤梨,效率大大提高。


最貴「鑽石級」每粒千日圓

這裏最頂級的「鑽石級」士多啤梨有雞蛋大小,售價為每粒1000日圓,普通的每打1000日圓,比市面普通士多啤梨貴1.5倍,記者試食一粒,的確是比平時吃到的更甜。GRA受惠於仙台市的農業重建補助金,同時獲得一筆15年期貸款,因為整套設施價格高昂,現時經營3年,遠談不上回本,「我們希望能夠不靠國家扶助而能自立」。


仙台市復興事業局震災復興室主任鈴木淳志說,以往當地農業都是小戶經營,但不少人的生產設備被海嘯冲走,新設備又買不起,仙台當局藉此機會轉型農業,向高科技、大規模發展,農戶可以組成團體合資購買新設備,或向市政府租用,亦可到大型農業企業打工,「不僅種植農產品,還經營簡單加工及批發,從農民變成農產品加工企業家」。


明報記者 林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