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有建制派報章報道,指有些大人物在兩會期間,向中央有關當局提案,建議香港將「國家教育」的相關學科,包括中史科、歷史科、文化科及《基本法》教育等等,都要例為必修科。
同時,達官貴人覺得,所有中學生都應在參加文憑試之前,參加政府計劃進行的內地交流活動。抓教育,就一定要從小抓起,達官貴人當然也不會放過幼稚園,又有大人物希望發起「全面普及普通話教學」,要求所有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而為了配合教育需要,大人物們都建議提高持有《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的教師比例,以提升師生用普通話的能力。
先不要說,這些建議跟這些大人物有什麼關係。反正,大家都知道,香港的中產也好,達官貴人也好,他們的孩子都「不在香港讀書」。留在香港,吃這些教育改革的,大多只是沒有能力為孩子買一條生路的香港父母。新聞於網絡流傳,又有很多香港家長(大概是吧,從他們的面書頭像看到他們和一個小孩的合照,大抵是為人父母輩吧?)在我的面書留言,分享那條新聞,指這些達官貴人,搞娛樂、做演唱會、簽明星就好,好端端的為什麼要談教育?他們會教育嗎?看到這些留言,我就覺得很有趣。這些中產家長,什麼時候這麼關心香港的教育政策?
天天要讀香港新聞,只會慶幸自己不會也不打算有孩子。達官貴人上到大陸開會,就有事無事的說一些聽起來令人失笑的「政策建議」。先不說,這些政策,如果真的要實行,香港政府要用幾多資源?業界人手處理得來嗎?更不說,我們那位英明神武的教育局長又實行得了嗎?最重要的是,香港回歸這些年,政策頻頻失誤,SARS、八萬五、自由行搞得民不聊生,直至去年才爆發一次大型群眾運動,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英國殖民地政府,都不想一代又一代人正視歷史,學習歷史。給他們一些流行音樂,給他們一些娛樂性很高的電影,給他們讀些輕飄飄軟綿綿的愛情小說,給他們一點向上爬的階梯和希望,再教整個社會一代學生「行有餘力則學以文」,就是不想他們對政治有太多認知,也不要對家國有太多的批判。要10多歲的中學生把中國歷史讀得通透,只會增加這個地方的年輕人對某些國家的反感。
教育影響一代人思考的回路
教育是藝術。他不止是香港家長心目中——讀好書→搵好工→賺大錢→買樓的四部曲而已。教育影響一代人思考的回路,在最近一年表露無遺了。要不是第一任政府有一些長官,認為「通識教育」是好東西,要學生「批判思考」、「自我發現」、「思考人生」,大抵,他們都只是繼續努力的背誦一些有的沒的知識,什麼benzene變成phenol的化學方程,什麼微分積分什麼的,不會去讀基本法,也不會去看立法會的議決流程,更不會看行政長官的權力、三權分立的意義、公民抗命的歷史、民主的重要性云云。也許,對某些達官貴人而言,他們以為自己身居人大政協之職,就要為香港進諫立言,好等中央官員知道自己「有為香港做點事」。只是,萬一有什麼閃失,要受罪的,都不會是這些達官貴人之後。而香港人呢?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長,他們逆來順受的能力很強,沒有事的。各位放心吧,香港很好,很好,未來很有希望啊。各位有孩子的家長,我想對你們說一聲:加油喔!做人最重要是正能量,對嗎?
同時,達官貴人覺得,所有中學生都應在參加文憑試之前,參加政府計劃進行的內地交流活動。抓教育,就一定要從小抓起,達官貴人當然也不會放過幼稚園,又有大人物希望發起「全面普及普通話教學」,要求所有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而為了配合教育需要,大人物們都建議提高持有《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的教師比例,以提升師生用普通話的能力。
先不要說,這些建議跟這些大人物有什麼關係。反正,大家都知道,香港的中產也好,達官貴人也好,他們的孩子都「不在香港讀書」。留在香港,吃這些教育改革的,大多只是沒有能力為孩子買一條生路的香港父母。新聞於網絡流傳,又有很多香港家長(大概是吧,從他們的面書頭像看到他們和一個小孩的合照,大抵是為人父母輩吧?)在我的面書留言,分享那條新聞,指這些達官貴人,搞娛樂、做演唱會、簽明星就好,好端端的為什麼要談教育?他們會教育嗎?看到這些留言,我就覺得很有趣。這些中產家長,什麼時候這麼關心香港的教育政策?
天天要讀香港新聞,只會慶幸自己不會也不打算有孩子。達官貴人上到大陸開會,就有事無事的說一些聽起來令人失笑的「政策建議」。先不說,這些政策,如果真的要實行,香港政府要用幾多資源?業界人手處理得來嗎?更不說,我們那位英明神武的教育局長又實行得了嗎?最重要的是,香港回歸這些年,政策頻頻失誤,SARS、八萬五、自由行搞得民不聊生,直至去年才爆發一次大型群眾運動,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英國殖民地政府,都不想一代又一代人正視歷史,學習歷史。給他們一些流行音樂,給他們一些娛樂性很高的電影,給他們讀些輕飄飄軟綿綿的愛情小說,給他們一點向上爬的階梯和希望,再教整個社會一代學生「行有餘力則學以文」,就是不想他們對政治有太多認知,也不要對家國有太多的批判。要10多歲的中學生把中國歷史讀得通透,只會增加這個地方的年輕人對某些國家的反感。
教育影響一代人思考的回路
教育是藝術。他不止是香港家長心目中——讀好書→搵好工→賺大錢→買樓的四部曲而已。教育影響一代人思考的回路,在最近一年表露無遺了。要不是第一任政府有一些長官,認為「通識教育」是好東西,要學生「批判思考」、「自我發現」、「思考人生」,大抵,他們都只是繼續努力的背誦一些有的沒的知識,什麼benzene變成phenol的化學方程,什麼微分積分什麼的,不會去讀基本法,也不會去看立法會的議決流程,更不會看行政長官的權力、三權分立的意義、公民抗命的歷史、民主的重要性云云。也許,對某些達官貴人而言,他們以為自己身居人大政協之職,就要為香港進諫立言,好等中央官員知道自己「有為香港做點事」。只是,萬一有什麼閃失,要受罪的,都不會是這些達官貴人之後。而香港人呢?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長,他們逆來順受的能力很強,沒有事的。各位放心吧,香港很好,很好,未來很有希望啊。各位有孩子的家長,我想對你們說一聲:加油喔!做人最重要是正能量,對嗎?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