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愈早投保年金 回報效益愈大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06日 21:35
2015年03月06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人特別重視退休生活,並會在退休前就開始進行不同的理財儲蓄,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計劃。年金保險一直被認為是退休養老計劃的一個重要補充,通過前期的供款為自己在退休後獲得一份生活的保障,同時還可以獲得穩定的現金流收入。另一方面,年輕人若對於股市等高風險的投資方式不太精通,年金產品其實也可以成為幫助實現人生規劃的另一種理財方式。通過定期的儲蓄,提前為自己下一階段的人生目標打下財務基礎,並且可以在未來獲得一份較低風險的投資回報。


中國人喜歡儲蓄,但對年老後的生活缺乏長期規劃,不少人都在40、甚至50歲之後才開始考慮,儘管許多保險產品都是針對投保人的養老需求而設計,但太遲才開始參保反而會令保險的理財效力大打折扣。儘管現在市面上亦有一些短期的年金計劃,保費繳付期僅為3年,可以令一些臨近退休的人士都有機會參保,但一般入場費會較高,如一筆過20萬元,會令投保人在短期內承受一定的財務壓力。


年紀愈大 入場費愈高

作為長線投資的選擇之一,保險一直被認為是風險較低且相對穩健的理財方式。而年金計劃,顧名思義就是在投保人可以通過儲蓄,提早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準備,而在計劃的入息期可獲得每月「出糧」,類似長俸,適合一些希望在退休後能夠享有穩定現金流入帳的人士。


年金保險產品的儲蓄期一般為10年、15年甚至20年或更長,並選擇客戶的年金行使期,如年滿60歲,到時供款者便可一筆過或每月獲得定額款項。當然愈早開始購買年金計劃,儲蓄期愈長,所得之複息效應也就愈大。


按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類別

而年金計劃亦有「儲蓄型」與「投資型」的分類,前者為定額年金計劃,而後者則為變動年金。選擇儲蓄型年金,受益穩定,有利率保障,而投資型則沒有派息保證,但潛在投資回報或相對較高。大家在閱讀保險計劃書時可以特別留意計劃的預期回報,並根據自己的需求判斷回報是否能達到預期,並且適宜將計劃的預期回報定為較低水平,如自己希望獲得3厘至4厘的回報,則可將預期設為1厘至2厘,這樣即便產品投資受益表現不佳時,亦不會因為當初預期定的太高而令自己的退休計劃受到損失。


認清重點 助實現階段目標

年輕人往往喜歡消費,如見到一款新手機就趕著去「更新換代」,缺乏理財意識,導致「錢到用時方恨少」。匯豐保險行政總裁阮瑞芬表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個人的需要以至各項人生目標也會不斷改變。為了應付人生長遠的理財需要,我們應盡早進行理財籌劃,讓自己的財務狀况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阮瑞芬表示,許多年輕人難以留下積蓄,往往是因為他們無法認清重點,缺乏一個合理的規劃。如果能夠為自己的每個人生階段設下目標,並通過理財產品予以輔助,許多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


以匯豐的「聚富入息保險計劃」為例,繳費期為10年,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務狀况選擇繳費年限,最長可延至15年,月供最少為800元。待10年後則可每月領取年金派息,同時在年金開始宣派時獲得一筆投資獎賞,客戶亦可以選擇一筆過數或將獎賞繼續滾存,為日後分派年金帶來更多效益。不過,若中途退保,可能無法全數取回之前所繳費用。


通過這樣的一種「強制性」儲蓄,許多自認理財意識不夠強的人士可以藉此對自己的財富做一個「固定」的安排,以防過度消費,並且在需要用錢時,如婚宴喜事或子女教育時有資金保證。


但也要留意,有的產品即使客人提前繳清保費,仍需等到繳費期結束,如10年之後才會錄得回報,故對於一些希望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者而言,在選擇保險理財時須特別注意前期投入資金的流動性與回報率。


尉奕陽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