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告別黃金十年,進入改革年代,渣打銀行(2888)去年再為韓國業務作出大筆減值,加上沉重的監管開支,拖累經調整稅前溢利按年跌25%至51.93億美元。雖然業績較市場預期差,然而派息沒有減少,加上管理層表示沒有集資計劃,撇除市場憂慮,渣打倫敦股價昨晚一度升逾7%。渣打反而表示會檢視農行(1288)的持股。
即將下台的行政總裁冼博德,在業績報告中第一句就提到,去年的表現令人失望,過往所作的一些商業決定,現時看來不如理想,例如韓國業務於去年錄得1.45億美元的除稅前虧損。另外又提到,渣打在業務上所做的事情,並非所有都能妥善地執行,例如去年就要繳付3億美元的民事罰款。
韓業務虧損 成最大絆腳石
韓國業務及監管相關的開支,可說是渣打去年業績的絆腳石。期內韓國業務除了錄得虧損,還錄得7.26億美元商譽減值,因重組而產生的成本達到1.81億美元。另外,除去年8月被美國當局罰款3億美元,英國銀行徵費大幅增56%至3.66億美元,導致經營支出增加5%。
渣打去年純利跌36%至26.13億美元,每股末期息維持0.572美元不變,按昨天收市價計,股息率達5.7厘。股東權益回報率大跌3.4個百分點至7.8%,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按過渡基準計算)亦減少0.4個百分點至10.5%,兩大指標均未如人意。渣打執行董事兼亞洲區行政總裁白承睿坦言,經營環境在短期內仍會遇到挑戰,去年整體貸款減值大增32%至21.41億美元,但難言見底。
檢討農行持股 值46億元
銳意改革的渣打今年定下不少目標(見表),白承睿稱,為了重組,每項資產都在審視當中,包括所持的農行股份,但相信可透過內部增長達成資本比率目標,無意集資。資料顯示,渣打持有農行12.2億股H股,按昨天收市價計,市值45.9億元。
期內,香港區繼續成為貢獻最大的地區,經營收入增長6%至39.52億美元。渣打香港區行政總裁陳秀梅表示,本港業務的貸存比率及成本收入佔比都較低,有更大發展空間,故對今年充滿信心,而且集團節省成本,不包括關閉香港分行。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