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郵政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公開招股上市,首要目的固然是為日本政府提供套現機會,以資助財政刺激經濟措施,順道帶旺日本股市。原來,日本郵政上市可能還有更多盤算,為安倍經濟學助興。
安倍政府早前向政府退休投資基金(GPIF)施壓,要求盡快落實更改投資組合(減少投資債券比重,改為增加投資股票比重),托日股之心昭然若揭。只可惜,來自GPIF的阻力頗大,安倍轉為寄望日本郵政擔當支撐日股景氣的責任。
提升槓桿 激活日本股市
由於日本郵政傳統投資策略保守,200萬億日圓的國民儲蓄,大部分皆投資於債券,包括日本國債(110萬億日圓)、外國國債(30萬億日圓)、企業債券(11萬億日圓);相比之下,投資股票規模竟不足3.3萬億日圓。
日本郵政上市,除了預期會吸引大筆本地與海外資金認購,為日股吐氣揚眉之外,獨立分拆上市的日本郵政銀行與日本郵政保險,估計在投資股票方面亦會較以往進取得多,相信有條件成為支撐日股發力再上的兩股新動力。
債券轉私企 減政府風險
日本郵政上市固然利好日股,亦可能是安倍政府降低官方持債風險的契機。目前日本郵政持有日本國債(JGB)的規模,僅次於日本央行。在QQE(量化及質化寬鬆)之下,國際投資者對日債資產存有頗大戒心,假如日本郵政貿然把日債資產悉數分配到上市的企業身上,可能會令日本郵政上市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因此,日本郵政在設計招股上市時,如何處理日債資產的歸屬問題,將是集團管理層的一大考驗。
雖然暫時未知日本郵政集團具體分拆上市的內容,但對於安倍政府而言,能夠透過上市公司直接持有日債資產是最理想的畫面,因為這樣做其實要把持有日債的風險轉嫁到私人投資者身上!
扶植惠及實體經濟商業銀行
另外,分拆日本郵政銀行的另一目的,不排除是要扶植一家能真正惠及實體經濟的商業銀行。礙於法例所限,傳統上日本郵政銀行不能從事與一般商業銀行直接競爭的業務,包括商業貸款、大額存款(1000萬日圓)、按揭貸款等;但分拆上市完成之後,日本郵政銀行估計將會獲得跟一般商業銀行類似待遇,在日本政府仍然擔當大股東角色的前提下,相信日本郵政將會肩負起發放企業貸款的融資者角色,協助日本企業加快復蘇。
難怪日本郵政集團最近主動收購亞太區最大的澳洲物流公司Toll Holdings,又積極招聘資產管理與金融風險管理專才,目的顯而易見:為日本郵政集團每個可能分拆上市的環節先行增值,確保下半年招股上市時轟動全球,最終要達成以上一箭多鵰的目的。
冠一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安倍政府早前向政府退休投資基金(GPIF)施壓,要求盡快落實更改投資組合(減少投資債券比重,改為增加投資股票比重),托日股之心昭然若揭。只可惜,來自GPIF的阻力頗大,安倍轉為寄望日本郵政擔當支撐日股景氣的責任。
提升槓桿 激活日本股市
由於日本郵政傳統投資策略保守,200萬億日圓的國民儲蓄,大部分皆投資於債券,包括日本國債(110萬億日圓)、外國國債(30萬億日圓)、企業債券(11萬億日圓);相比之下,投資股票規模竟不足3.3萬億日圓。
日本郵政上市,除了預期會吸引大筆本地與海外資金認購,為日股吐氣揚眉之外,獨立分拆上市的日本郵政銀行與日本郵政保險,估計在投資股票方面亦會較以往進取得多,相信有條件成為支撐日股發力再上的兩股新動力。
債券轉私企 減政府風險
日本郵政上市固然利好日股,亦可能是安倍政府降低官方持債風險的契機。目前日本郵政持有日本國債(JGB)的規模,僅次於日本央行。在QQE(量化及質化寬鬆)之下,國際投資者對日債資產存有頗大戒心,假如日本郵政貿然把日債資產悉數分配到上市的企業身上,可能會令日本郵政上市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因此,日本郵政在設計招股上市時,如何處理日債資產的歸屬問題,將是集團管理層的一大考驗。
雖然暫時未知日本郵政集團具體分拆上市的內容,但對於安倍政府而言,能夠透過上市公司直接持有日債資產是最理想的畫面,因為這樣做其實要把持有日債的風險轉嫁到私人投資者身上!
扶植惠及實體經濟商業銀行
另外,分拆日本郵政銀行的另一目的,不排除是要扶植一家能真正惠及實體經濟的商業銀行。礙於法例所限,傳統上日本郵政銀行不能從事與一般商業銀行直接競爭的業務,包括商業貸款、大額存款(1000萬日圓)、按揭貸款等;但分拆上市完成之後,日本郵政銀行估計將會獲得跟一般商業銀行類似待遇,在日本政府仍然擔當大股東角色的前提下,相信日本郵政將會肩負起發放企業貸款的融資者角色,協助日本企業加快復蘇。
難怪日本郵政集團最近主動收購亞太區最大的澳洲物流公司Toll Holdings,又積極招聘資產管理與金融風險管理專才,目的顯而易見:為日本郵政集團每個可能分拆上市的環節先行增值,確保下半年招股上市時轟動全球,最終要達成以上一箭多鵰的目的。
冠一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