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63歲裝修工人譚先生患抑鬱症10年,不時在睡夢中劇烈揮動手腳,更曾揑着身旁太太的頸,後來確診同時患上「發夢期夢遊」,至去年初,譚先生證實患上早期柏金遜症。3個病看似互不相干,但可能均與大腦退化有關。
中大醫學院發布最新研究結果,發現同時患有抑鬱症及發夢期夢遊的病人,腦部多巴胺水平比控制組低10%至30%。而柏金遜症與認知障礙等腦退化病,是源於腦內多巴胺減少,因此推斷抑鬱症及發夢期夢遊,或是柏金遜症等腦退化病的徵兆。
發夢被打還擊 驚覺揑妻頸
發夢期夢遊是因腦部退化致睡夢間不能抑制肌張力,患者在發夢期作出與夢境一致的行為。譚先生2005年確診抑鬱症,後來在睡夢中劇烈揮動手腳,「就好似發夢打架」,但他毫不知情,更曾發夢被打,揑着別人的頸還擊,被女兒拍醒後,才驚覺揑着太太。女兒指父親嚴重時幾乎每晚出現發夢期夢遊徵狀,為免弄傷母親,兩人唯有分房睡。去年初,譚先生出現手震,證實患上早期柏金遜症。
中大醫學院於2010年尾至2013年初,研究29人,包括譚先生,結果發現同時患有抑鬱症及發夢期夢遊的病人,腦部多巴胺水平較只患抑鬱症或正常人低10%至30%。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林少萍指出,多巴胺分泌指數降至2.2便會出現早期柏金遜病徵,研究顯示同時患抑鬱症及發夢期夢遊的病人平均指數為2.3,指數臨近出現早期柏金遜症,亦較只患抑鬱症或健康人士的2.6低。
學者:患者年紀增 腦退化病漸現
所有人在研究期間,雖沒有柏金遜症的臨牀徵狀,但當中4人如譚先生出現嗅覺退化,是腦退化前期徵兆。研究中11名同時患上抑鬱症及發夢期夢遊的病人,至今有譚先生確診柏金遜,林少萍指研究患者平均41歲,估計隨着其他病人年紀增長,陸續會有人出現腦退化病症。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榮潤國指發夢期夢遊患者多為長者,過往國際研究已指出發夢期夢遊是多種腦退化病症如柏金遜症的先兆,是次研究結果顯示,抑鬱症很可能是腦退化的前期徵兆,有助日後研究方法以及早診斷腦退化。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