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親子筆陣.星級爸爸﹕讓孩子聰明一點的10種方法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03日 06:35
2015年03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時代雜誌》在面書專頁蒐羅了一些資料,讓父母知道如何讓小孩子變得聰明一點。當中一些建議,我已經前前後後十多年在這裏向各位家長推薦,一些不止是理念,更已經實證可行,效果很好。今次再在這裏向家長和老師重複一遍。


1、音樂讓孩子更聰明

在兩組孩子的對比中,接受音樂訓練的小朋友智力較高,在分數和成績表上表現較好。因為音樂尤其彈鋼琴,光在眼睛、手指、左右腦的運用已非常有效,不要說在藝術修養的培養,氣質的修煉如何如何,其功能性效果已值得我們投放時間。


如果這是事實,我們做父母的就不用強迫小朋友去完成什麼級別,不要用級別為標準,六級與八級分別不大,保持他們興趣比考級更實際。死練一首曲譜考級,不若多練不同曲譜更能讓小朋友的腦袋發達,焦慮學習讓腎上腺分泌破壞身體,記憶力減退,得不償失。考級是一門有關大量生產的生意,訂了標準,齊齊搵錢。


練手腦運用 毋須迫考級

我的意見是一定要小朋友學音樂,但不用兇猛的態度,彈結他、吹笛子、喇叭也可以,因為你孩子以音樂為生的機會萬中無一,多數是父母用來作威作福的口頭禪而已。知道音樂的實際作用,你和孩子之間關係會更加甜美,原來學習音樂對中老年也有好處,認知能力和記憶力都會提高,不如讓父母和孩子一齊學琴,一齊提升。


2、運動提升記憶和學習能力

有一本書名叫Spark: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Exercise and the Brain(腦袋與運動關係的革命新發現),以科學角度,梳理運動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德國的研究人員發現,運動後學生的認字率提高20%,而在一隊士兵經三個月訓練後,比較他們訓練前,大腦海馬體記憶區域的血流量擴增30%,即功能增強三成,這可不得了;還未包括運動後分泌的安多酚(鬆弛和喜悅有關的內分泌)。什麼波牛、淨係識跳跳紮,唔識讀書的論點基本上不科學,兩者互相補足並不排斥。


書中以大量數據和研究,支持運動增加我們的認知、分析能力,而且這種人有較佳的朋友認同,情商智商兼備。為什麼英國的中學尤其重視運動,我看他們的課程,幾乎是強迫學生必定要選修一門運動。


而運動教育的哲學我在這裏寫過很多章節,只不過有一本完整有根據的書本出版了,教育工作者應該要讀一讀。


(待續)

作者簡介﹕一身兼數職,導演、專欄作家、演員等,最享受的還是在家擔任CEO

文﹕張堅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