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踏入青春期 溝通勝監控長青網文章

2015年03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3月03日 06:35
2015年03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兒子13歲,自升中一後就拒絕透露放學時間,令我十分擔心,不知他放學後到哪裏去。他說有很多課後活動,試過晚上7時才回家,我怕他誤交損友,曾逼他「報告」每天行蹤,但惹他反感,他又指已升中需要更多自由。另外,他的WhatsApp有我不認識的朋友,他又狀甚神秘,令我甚感困擾,覺得難以走進兒子的生活圈子,怎麼辦?


答﹕

踏入中學階段,大部分年輕人都渴望自由自主,他們認為自己日漸長大,不再是小孩,需要有個人空間。建立一定自我意識後,進入青春期的子女不希望再被父母監控,對小時候向父母匯報行蹤等行為,他們覺得很反感。


家長在面對子女踏入青春期的轉變時,記緊要調節心態,子女日漸成長必有所轉變,父母要保持輕鬆心情面對。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能走進子女的世界,但必須承認子女已長大及踏入新階段,要設身處地代入子女的角色及想法,才可走進他們的世界。


「開放式問題」關心子女

家長應避免監控子女,並要多了解及關心他們,而溝通則是彼此最重要的橋樑。青少年最害怕成年人「指指點點」,教他們怎樣做,做父母的可嘗試以「開放式問題」去發問,例如﹕「學校的課外活動多嗎?你覺得好玩嗎?有什麼你最感興趣?」多向子女表達關心及聆聽他們的想法,有助彼此溝通。另一方面,要明白子女升中後,學校的課外活動必定增多,他們也要學習如何投入學校的社交生活,如家長不太明白及諒解,容易令他們感到不被信任。反過來說,如家長真正了解,又相信子女,並作體恤的慰問如「課外活動後要7時才回到家,很辛苦呢!」等說話,相比起逼問子女夜歸的原因,子女的反應肯定比較正面及友善;家長可對子女循循善誘,例如請他們預先告訴父母會到哪裏去,讓他們明白若有「交帶」,會令父母較安心,而非強迫他們匯報行蹤。


無壓環境 走進孩子世界

中學是子女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青少年會不斷探索,渴望擴闊視野,增加接近朋友的時間,與家人的網絡相對減弱,家長切勿再視子女為小孩,要為他們提供一個舒適、沒壓力的成長環境,才是走進孩子世界的好方法。


資料提供﹕香港小童群益會沙田區家庭生活教育工作主任聶慧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