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韓風」歷久不衰,尤其是近幾年這一波,更令到韓國藝人和娛樂事業的地位大大提升至國際級。有香港人就看準這點,在幾年前成立「韓星網」,專門報道韓國藝人的消息。經過幾年耕耘和努力,這網站成功跑出,吸引不少讀者,並透過內容授權和廣告取得盈利。下一步,還計劃開拓西方人的市場。
「韓星網」(koreastardaily.com)創辦人何智康曾經在香港電台電視部、「新浪網」以及《Forbes》的網站等工作合共約12年。就是在《Forbes》的網站工作期間,他認識了韓國娛樂資訊網站《TV Daily》(http://tvdaily.asiae.co.kr)的負責人。後者透露,希望開拓華人市場,更表達了合作意願。
初期無廣告 憑人脈拓內容授權收入
於是,何智康與一名「新浪網」的舊同事,就由2010年初開始,在業餘經營「韓星網」,由翻譯《TV Daily》的內容做起,再逐漸加入自己的內容。至2010年底,他才辭掉《Forbes》網站的工作全身投入。到2012年底,公司開始上軌道,其拍檔也辭職全身投入。何智康坦言,開業初期,「韓星網」很難找到廣告收入。在內容授權方面則較順利,收入相對較多。剛成立不久,已經有一間內地互聯網公司願意付款來轉載其內容。之後,又有本地流動通訊商「3香港」。這是因為,他以往在「新浪網」及《Forbes》網站工作時,已經認識了很多媒體的中高層。這些人脈關係,令到他和有關機構商討內容授權時,可以直接找到相關負責人,成功率較高。
到了2013年,韓國流行曲和唱歌組合的聲勢越來越強,開拓廣告收入開始順利得多。而何智康估計,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有些韓娛的女粉絲已經晉升至企業的中高層,「可能幾年前,有些做Marketing的女仔已經是韓娛的粉絲,但因為職位所限,而未能影響其公司的廣告開支如何投放。到了近年,這些女士已當上了中高層,可以向公司提建議」。
廣告現佔六成收入
現時,廣告收入已經演變成「韓星網」的最大收入來源,比例達60%。廣告客戶包括:護膚品、電子產品、韓國大型網購公司、旅行社、時裝、隱形眼鏡、樽裝綠茶,還有即時通訊程式LINE、串流音樂服務MOOV等,大多數都是以年青女士為對象的產品或服務。其中韓國護膚品Laneige更是其長期客戶。此外,PUMA和Samsonite雖然並非韓國品牌,但因它們都有聘請韓國藝人當代言人,在「韓星網」登廣告,亦顯得很順理成章。
至於內容授權,現時則佔「韓星網」的收入的30%。除了「3香港」之外,客戶還包括:雅虎(香港及台灣)、MSN(香港及台灣)、新浪網(香港、台灣及內地)、台灣流動通訊商「台灣大哥大」,以及本地一份免費報章,還有一些東南亞媒體等。而內地視頻網站「土豆」和「愛奇藝」,以及本地收費電視台NowTV,亦有付款轉載其視頻內容。至於餘下一成收入,則來自一些商業活動或中介服務。
進一步拓中介服務
由2013年中開始,何智康覺得,這盤生意順利了很多。因此,他現已信心大增、滿肚計劃。首先,是希望開拓西方人的市場。該公司已在月前推出英文版網站,未來亦視此為一個發展大計。隨着外國讀者增加,將來可能會在歐美多個地方寄存內容。
何智康曾經去過美國考察,發覺韓國的經理人公司捧藝人確有一手。即使是一些新晉組合,也能夠讓他們在美國舉行演唱會;或像李秉憲和Rain等,更早已經到過荷理活拍西片。其次,則是增加中介服務的收入。近年已經有一些韓國經理人公司接觸該公司,請他們代為介紹一些廣告代言人工作或者商場活動給他們旗下的藝人。另一方面,亦曾有內地品牌想找韓國藝人協助宣傳,請該公司代為介紹,他希望這方面的收入未來會上升。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新經濟新天地]
「韓星網」(koreastardaily.com)創辦人何智康曾經在香港電台電視部、「新浪網」以及《Forbes》的網站等工作合共約12年。就是在《Forbes》的網站工作期間,他認識了韓國娛樂資訊網站《TV Daily》(http://tvdaily.asiae.co.kr)的負責人。後者透露,希望開拓華人市場,更表達了合作意願。
初期無廣告 憑人脈拓內容授權收入
於是,何智康與一名「新浪網」的舊同事,就由2010年初開始,在業餘經營「韓星網」,由翻譯《TV Daily》的內容做起,再逐漸加入自己的內容。至2010年底,他才辭掉《Forbes》網站的工作全身投入。到2012年底,公司開始上軌道,其拍檔也辭職全身投入。何智康坦言,開業初期,「韓星網」很難找到廣告收入。在內容授權方面則較順利,收入相對較多。剛成立不久,已經有一間內地互聯網公司願意付款來轉載其內容。之後,又有本地流動通訊商「3香港」。這是因為,他以往在「新浪網」及《Forbes》網站工作時,已經認識了很多媒體的中高層。這些人脈關係,令到他和有關機構商討內容授權時,可以直接找到相關負責人,成功率較高。
到了2013年,韓國流行曲和唱歌組合的聲勢越來越強,開拓廣告收入開始順利得多。而何智康估計,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有些韓娛的女粉絲已經晉升至企業的中高層,「可能幾年前,有些做Marketing的女仔已經是韓娛的粉絲,但因為職位所限,而未能影響其公司的廣告開支如何投放。到了近年,這些女士已當上了中高層,可以向公司提建議」。
廣告現佔六成收入
現時,廣告收入已經演變成「韓星網」的最大收入來源,比例達60%。廣告客戶包括:護膚品、電子產品、韓國大型網購公司、旅行社、時裝、隱形眼鏡、樽裝綠茶,還有即時通訊程式LINE、串流音樂服務MOOV等,大多數都是以年青女士為對象的產品或服務。其中韓國護膚品Laneige更是其長期客戶。此外,PUMA和Samsonite雖然並非韓國品牌,但因它們都有聘請韓國藝人當代言人,在「韓星網」登廣告,亦顯得很順理成章。
至於內容授權,現時則佔「韓星網」的收入的30%。除了「3香港」之外,客戶還包括:雅虎(香港及台灣)、MSN(香港及台灣)、新浪網(香港、台灣及內地)、台灣流動通訊商「台灣大哥大」,以及本地一份免費報章,還有一些東南亞媒體等。而內地視頻網站「土豆」和「愛奇藝」,以及本地收費電視台NowTV,亦有付款轉載其視頻內容。至於餘下一成收入,則來自一些商業活動或中介服務。
進一步拓中介服務
由2013年中開始,何智康覺得,這盤生意順利了很多。因此,他現已信心大增、滿肚計劃。首先,是希望開拓西方人的市場。該公司已在月前推出英文版網站,未來亦視此為一個發展大計。隨着外國讀者增加,將來可能會在歐美多個地方寄存內容。
何智康曾經去過美國考察,發覺韓國的經理人公司捧藝人確有一手。即使是一些新晉組合,也能夠讓他們在美國舉行演唱會;或像李秉憲和Rain等,更早已經到過荷理活拍西片。其次,則是增加中介服務的收入。近年已經有一些韓國經理人公司接觸該公司,請他們代為介紹一些廣告代言人工作或者商場活動給他們旗下的藝人。另一方面,亦曾有內地品牌想找韓國藝人協助宣傳,請該公司代為介紹,他希望這方面的收入未來會上升。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新經濟新天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