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印度總理莫迪最近前往與中國有主權爭議的藏南(印度稱阿魯納恰爾邦)參加「建邦日」活動,引來中國強烈不滿,令莫迪5月訪華之行蒙上陰霾。日本高官早前公開支持印度擁有藏南主權,無疑給莫迪壯大了聲勢,然而不應忽略的是,莫迪本來就奉行右翼民族主義路線。中印關係向來就是既合作又競爭,北京必須向莫迪政府表明,中印在追求發展上有共同利益,應當好好管控分歧,印度更不應在國際外交博弈靠邊站,附和美、日參與圍堵中國,放棄合作共榮的雙贏機遇。
印總理訪藏南掀爭端
北京向印度說「不」
莫迪農曆大年初一才透過社交媒體用中文給中國拜年,未料翌日訪問藏南地區,參加「建邦日」活動,並出席新修建鐵路的剪綵儀式。莫迪聲稱,印度東北地區發展一個重要的阻力就是交通不暢,開通鐵路是給藏南地區人民的一份「禮物」。可是任誰都明白,鋪設鐵路除了有助經濟發展推動旅遊業,更具軍事戰略意義,有利印度加強對藏南地區的實際控制,方便調兵遣將。
如果莫迪這次親訪藏南的目的,是要一邊宣示主權、一邊試探中方的反應,相信他很快就已得到答案。就在莫迪出訪當晚,中國駐印度使館立即向印方提出交涉,接着副外長劉振民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提出嚴正交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公開表明,中國政府從不承認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印方有關舉動並不符合兩國關係發展大局。除了對印度領導人到爭議區活動表示堅決反對,華春瑩也敦促印方切勿採取任何令邊界問題複雜化的舉動,以維護兩國關係良好發展的勢頭。
莫迪去年5月底出任總理以來,北京一直致力拉攏,國家主席習近平更與莫迪多次會晤。由於莫迪在2001年擔任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首長後曾多次訪華,加上他在任期間被指縱容當地反穆斯林暴動、遭到美國封殺禁止入境,外界曾猜測莫迪上台會否有利中印加強關係,然而事實證明,莫迪在中印領土主權爭議沒有絲毫放軟。
雖然莫迪政府過去大半年多番表示要跟中國搞好關係,另一邊廂卻於去年底宣布將在藏南新建54座邊境哨站,最近又傳出計劃在當地建6個機場。今年1月,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訪問新德里,公開聲稱藏南為「印度領土」,更突顯莫迪政府在藏南主權問題獲日本力挺。
其實早在莫迪上台之前,一些分析家已指出,莫迪堪稱是印度版的安倍晉三,同樣走民族主義路線。對莫迪來說,中印關係雖然重要,但不過是其富國強兵盤算的一環;中國既是投資合作伙伴,但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也是印度重大競爭對手。借助日、美牽制中國,同樣也是莫迪的重要戰略考慮。今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印,獲得莫迪熱情擁抱款待,兩國簽署涵蓋整個亞太和印度洋的願景聲明,強調關注南海地區安全,這已反映莫迪決意與美國冰釋前嫌,並藉着插足南海問題,增加牽制北京的籌碼。
印度對近年中國在印度洋地區大展拳腳,積極與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等國加強關係一直心存顧忌,認為中國正入侵其傳統勢力範圍。近月莫迪政府積極展開外交攻勢,趁着斯里蘭卡總統大選變天、由對華強硬的西里塞納取代親華總統拉賈帕克薩,大力拉攏斯里蘭卡「親印遠華」;此外,莫迪準備在3月出訪馬爾代夫、塞舌爾群島等4個印度洋島國,重振印度在區內的影響力。
雖然種種迹象都令人關注,中印之間的矛盾、角力和競爭可能升溫,但正如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所言,作為鄰國和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印在各層面的合作都有廣闊前景。即使中印1962年曾在藏南爆發邊境戰爭,也不代表兩國無法好好管控領土主權分歧,在其他方面尋求共贏。例如莫迪政府目前正希望透過一連串改革推動工業發展,可是基建落後是最大的絆腳石,不少分析指出,印度需要來自中國的基建投資。
印度需華基建投資
中方可說之以利
同樣能為中印帶來共榮共贏的,還有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計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說,如果能加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印度有利,因為它可以借此根據需要來興建港口和相關基建,北京正好可提供優質的製造業技術和建設經驗。然而由於擔心海上絲路將令印度洋地區勢力天秤倒向中國、帶來長遠地緣戰略衝擊,印度至今態度仍相當謹慎。為此北京不妨趁着莫迪5月訪華之行,向印方說明,海上絲路可以帶動區內經濟發展,中印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兩國可以良性競爭,但不應受其他國家唆擺惡鬥,印度更不應站在美、日一方參與圍堵中國,捨棄互惠共贏的機遇。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印總理訪藏南掀爭端
北京向印度說「不」
莫迪農曆大年初一才透過社交媒體用中文給中國拜年,未料翌日訪問藏南地區,參加「建邦日」活動,並出席新修建鐵路的剪綵儀式。莫迪聲稱,印度東北地區發展一個重要的阻力就是交通不暢,開通鐵路是給藏南地區人民的一份「禮物」。可是任誰都明白,鋪設鐵路除了有助經濟發展推動旅遊業,更具軍事戰略意義,有利印度加強對藏南地區的實際控制,方便調兵遣將。
如果莫迪這次親訪藏南的目的,是要一邊宣示主權、一邊試探中方的反應,相信他很快就已得到答案。就在莫迪出訪當晚,中國駐印度使館立即向印方提出交涉,接着副外長劉振民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提出嚴正交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公開表明,中國政府從不承認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印方有關舉動並不符合兩國關係發展大局。除了對印度領導人到爭議區活動表示堅決反對,華春瑩也敦促印方切勿採取任何令邊界問題複雜化的舉動,以維護兩國關係良好發展的勢頭。
莫迪去年5月底出任總理以來,北京一直致力拉攏,國家主席習近平更與莫迪多次會晤。由於莫迪在2001年擔任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首長後曾多次訪華,加上他在任期間被指縱容當地反穆斯林暴動、遭到美國封殺禁止入境,外界曾猜測莫迪上台會否有利中印加強關係,然而事實證明,莫迪在中印領土主權爭議沒有絲毫放軟。
雖然莫迪政府過去大半年多番表示要跟中國搞好關係,另一邊廂卻於去年底宣布將在藏南新建54座邊境哨站,最近又傳出計劃在當地建6個機場。今年1月,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訪問新德里,公開聲稱藏南為「印度領土」,更突顯莫迪政府在藏南主權問題獲日本力挺。
其實早在莫迪上台之前,一些分析家已指出,莫迪堪稱是印度版的安倍晉三,同樣走民族主義路線。對莫迪來說,中印關係雖然重要,但不過是其富國強兵盤算的一環;中國既是投資合作伙伴,但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也是印度重大競爭對手。借助日、美牽制中國,同樣也是莫迪的重要戰略考慮。今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印,獲得莫迪熱情擁抱款待,兩國簽署涵蓋整個亞太和印度洋的願景聲明,強調關注南海地區安全,這已反映莫迪決意與美國冰釋前嫌,並藉着插足南海問題,增加牽制北京的籌碼。
印度對近年中國在印度洋地區大展拳腳,積極與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等國加強關係一直心存顧忌,認為中國正入侵其傳統勢力範圍。近月莫迪政府積極展開外交攻勢,趁着斯里蘭卡總統大選變天、由對華強硬的西里塞納取代親華總統拉賈帕克薩,大力拉攏斯里蘭卡「親印遠華」;此外,莫迪準備在3月出訪馬爾代夫、塞舌爾群島等4個印度洋島國,重振印度在區內的影響力。
雖然種種迹象都令人關注,中印之間的矛盾、角力和競爭可能升溫,但正如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所言,作為鄰國和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印在各層面的合作都有廣闊前景。即使中印1962年曾在藏南爆發邊境戰爭,也不代表兩國無法好好管控領土主權分歧,在其他方面尋求共贏。例如莫迪政府目前正希望透過一連串改革推動工業發展,可是基建落後是最大的絆腳石,不少分析指出,印度需要來自中國的基建投資。
印度需華基建投資
中方可說之以利
同樣能為中印帶來共榮共贏的,還有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計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說,如果能加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印度有利,因為它可以借此根據需要來興建港口和相關基建,北京正好可提供優質的製造業技術和建設經驗。然而由於擔心海上絲路將令印度洋地區勢力天秤倒向中國、帶來長遠地緣戰略衝擊,印度至今態度仍相當謹慎。為此北京不妨趁着莫迪5月訪華之行,向印方說明,海上絲路可以帶動區內經濟發展,中印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兩國可以良性競爭,但不應受其他國家唆擺惡鬥,印度更不應站在美、日一方參與圍堵中國,捨棄互惠共贏的機遇。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