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洪﹕短期皆大歡喜 長遠四大皆空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28日 06:35
2015年02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雨露均霑 皆大歡喜

財政司長曾俊華以行動否決了他會逐步減少「派糖」的說法。於日前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大手筆向中產及基層派糖。措施包括寬減75%薪俸稅、入息稅和利得稅;寬免首兩季差餉;增加子女免稅額至10萬元等。加上綜援、長者生活津貼等出「三糧」,公屋免租1個月,預算案派糖總規模達340億元。


在預算案發表後,行會召集人林煥光形容預算案「皆大歡喜」,因為基層、中產到中小企均受到照顧。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即時調查,顯示45%人表示滿意預算案,18%人表示不滿意,28%稱一半半。這種雨露均霑、人人有得分的手法,當然受歡迎。


曾俊華解釋他為什麼今年不減反加派糖的做法,是他知道巿民期望政府推出措施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及考慮到國際宏觀環境不穩定經濟因素,有需要提振本地短期經濟需要以及政府在短中期財政狀况較穩健,所以,他推出了5項一次性「派糖」措施。


無可否認,「派糖」是贏得一般市民掌聲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對於面對因物價尤其是租金樓價上升而生活擔子愈來愈重的基層來說,「三糧」及免公屋租金的確能夠減輕負擔,所以受到歡迎。而對於香港以至個人前景感到不明朗、不踏實的中產人士,今次直接的稅務減免,獲派的糖屬最大的一粒,無疑令他們不能再投訴政府只照顧基層而不理中產。


向中產加甜的目的是要減低中產怨氣,由此可見「派糖」的平民怨的政治目的比振經濟的經濟目的更重要。可惜,短期派糖雖有平息民怨的果效,但政府未能把握坐擁大量盈餘的機會,去做好香港長期的經濟及社會發展策略,對於一些對民生有重大影響的政策,並未有新思維,亦未有長遠的規劃及準備。


沒有準備 四大皆空

面對人口老化、房屋售價及租金狂升,香港市民面對4項重要的民生議題,包括:退休保障、醫療衛生、長期護理及房屋。可是,我們看不到財政司在未來的財政預算中對上述問題,作出針對性及認真的準備,只成立一些無細則、無方向的「基金」來應付市民的要求,到頭來這四大民生議題可能均會「四大皆空」。


首先,在退休保障問題上,財政司並未有進一步交代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500億基金的作用和方向,反而展示對全民養老金的質疑,提出外國經驗由於受養人口增加及就業人口減少,「隨付隨支」的退休保障安排最終將難以維持。


但事實上,政府委託了周永新教授團隊所作的研究經已細緻推算有關人口變化的數據,亦提出「部分預籌款項」(partially pre-funded)式的全民老年金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提出的全民養老金均是財政上可持續的。財政司對這些數據分析視而不見,老調重彈。令人看不到他在退休保障這個重要財政問題有什麼長遠的規劃和實質的準備。


其次,在醫療衛生方面,今年的流感疫情中反映醫院的人手及牀位不足,而病人要排期等候檢查與手術的日子愈來愈長。在過去10多年,政府在醫療衛生方面投入不足,才造成今天的惡果。財政司宣稱下年度,政府會向醫管局提供經常撥款490億元,較5年前增加接近五成。但這只反映5年前對醫療撥款的不足。


其實,政府下年度醫療衛生的經常性開支為545億元,只比本年度實質增加了0.4%。政府表明會動用810億元增加2800張病牀,所以醫療衛生方面的資本性開支有明顯增加,但這只是,政府要還過去一段時間的債。但只增加醫療衛生的資本開支,而經常性開支不作對應增加,將來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將會更加嚴重。我們再次看到在財政預算中對此未有適當的準備。


最後,在長期護理議題上,預算案未有提到財政上如何作準備,如何增加長者院舍的供應。公屋方面亦只重提在去年12月成立了的「房屋儲備金」,用以落實未來10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但未有分析及計算有關款項是否足夠。長者院舍及公屋這些服務及發展不單需要大量的財政資源,更需要長時間細心的規劃和準備,但我們看不到政府在這方面有什麼想法和規劃,令人擔心。


曾俊華表示在預算案希望年輕人乘涼之餘,不忘種樹,我更希望香港政府要帶頭種樹,為香港的長遠民生問題做好準備,派糖得來的民望只能是浮雲。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