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預算案》最大看點是「政治」。
預算案和《施政報告》都有談佔中,但施政報告把目標瞄準了青年人及大學生,尋仇心態極強;預算案則坦承佔中突顯的社會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社會必須要有耐心,逐步拉近分歧。」相比之下,梁振英批評《學苑》便不是拉近,而是擴大分歧,樹敵招風。
財爺肯定了新一代人不止追求物質,而是「渴望心中富有」。
特首回應預算案,指出「警惕社會上部分人開始忽視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這明顯是兩條路線之爭。
「發展經濟」聽起來理所當然,但放在香港,「發展經濟」卻變成了逃避政治責任的藉口。
每遇政治爭拗,中港高官都會強調「香港是一個經濟城市,不是政治城市。」建制派總以「搞好經濟,減少政治爭拗」來為香港的政治矛盾打圓場。
「佔中」明明是政治議題,結果政府及其友好團體,還是以「經濟牌」迎擊:佔中影響香港經濟。
所以香港人都看明白了,梁振英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其實是要阻止政治發展。
就像中國大陸,1980年代曾經提倡的「經濟市場化必須要配合政治民主化」的兩條腿走路,來到今天已經變成只講經濟不談政改的長短腳。
所以特首要出聲明「警惕」,因為當大家不再把發展經濟視為不可撼動的原則,便會重新思考:自由行帶來了經濟效益,但嚴重影響本地人的生活模式,利弊輕重,如何衡量?
當我們拆開蒙住雙眼的經濟紅布,便會發現政治制度的不公,財爺一句「渴望心中富有」,提醒香港已經到了十字路口:我們是否要和國內城市看齊,推崇「經濟發展就是硬道理」?
還是勇敢追求核心價值:自由、愛、尊重,還有財爺不敢說得太白的「民主、法治」?
預算案和《施政報告》都有談佔中,但施政報告把目標瞄準了青年人及大學生,尋仇心態極強;預算案則坦承佔中突顯的社會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社會必須要有耐心,逐步拉近分歧。」相比之下,梁振英批評《學苑》便不是拉近,而是擴大分歧,樹敵招風。
財爺肯定了新一代人不止追求物質,而是「渴望心中富有」。
特首回應預算案,指出「警惕社會上部分人開始忽視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這明顯是兩條路線之爭。
「發展經濟」聽起來理所當然,但放在香港,「發展經濟」卻變成了逃避政治責任的藉口。
每遇政治爭拗,中港高官都會強調「香港是一個經濟城市,不是政治城市。」建制派總以「搞好經濟,減少政治爭拗」來為香港的政治矛盾打圓場。
「佔中」明明是政治議題,結果政府及其友好團體,還是以「經濟牌」迎擊:佔中影響香港經濟。
所以香港人都看明白了,梁振英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其實是要阻止政治發展。
就像中國大陸,1980年代曾經提倡的「經濟市場化必須要配合政治民主化」的兩條腿走路,來到今天已經變成只講經濟不談政改的長短腳。
所以特首要出聲明「警惕」,因為當大家不再把發展經濟視為不可撼動的原則,便會重新思考:自由行帶來了經濟效益,但嚴重影響本地人的生活模式,利弊輕重,如何衡量?
當我們拆開蒙住雙眼的經濟紅布,便會發現政治制度的不公,財爺一句「渴望心中富有」,提醒香港已經到了十字路口:我們是否要和國內城市看齊,推崇「經濟發展就是硬道理」?
還是勇敢追求核心價值:自由、愛、尊重,還有財爺不敢說得太白的「民主、法治」?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