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適逢農曆新年,且讓筆者在這裏與《明報》讀者拜個年,恭祝大家羊年進步,身體健康。
新年氣氛祥和,不宜口角,這個星期也暫且歇歇,且不批評時政,說一個較為軟性的題目。
毒舌豈止文學家
如果說起「毒舌」,大家怕且會想起那些「牙尖嘴利」的大文豪,正如台灣著名公共知識分子南方朔所說,文人不少都是「惡毒、慳吝、嫉才,而又經常自大」。
而談到毒舌的文豪,大家一定首先會想起王爾德,例如他便曾如此陰損過另一位文豪蕭伯納:「蕭伯納,他實在太棒了。他沒有一個敵人,但所有的朋友卻討厭他。」
另一位文豪馬克吐溫亦這樣貶低過另外兩位同行愛倫.坡和珍.奧斯丁:「我認為愛倫.坡的文章慘不可讀,就如同珍.奧斯丁一樣。但兩人之間還是有差別,給我錢,我會勉強讀愛倫.坡;至於珍.奧斯丁,則給我錢也不會讀。」
但原來毒舌,同行相輕,也不止於文學家,就是一向給人印象忠厚、老實,甚至木訥的科學家,也不乏毒舌之輩。我看過一本書, 那是Michael White所著的《Acid Tongues and Tranquil Dreamers》(中譯本《毒舌頭與夢想家》),當中便記錄了很多當中的故事。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背後
例如,物理學殿堂級大師牛頓,曾經說過一句經典名言,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甚至愛拿來引用,那就是: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If I have seen farther than others, it is because I was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這句說話是牛頓用來評論同代的另一位物理學大師虎克(Robert Hooke),表面看似是一句恭維說話,但原來後面別有玄機。
原來兩人一直因為學術觀點上的爭拗而不和,因此有人認為這句話其實是「笑裏藏刀」,因為——虎克其實是一個發育不健全的小矮子。
况且,這句話其實在12世紀時已由神學家梳士巴利之約翰(John of Salisbury)提出過:「我們好像侏儒一樣,站在巨人的肩頭上,我們可以看得更多、更遠……是因為他們提升了我們。」所以,話中本來是有「我們好像侏儒一樣」這幾隻字。
牛頓這位天才橫溢的科學家,原來都有他毒舌的一面。
力倡「進化論」的毒舌頭
書中還舉出了其他毒舌科學家的例子,又例如提出進化論的科學家達爾文,一直受到教會保守勢力的攻擊,當中的表表者是主教韋伯福(Samuel Wilberforce)。達爾文的支持者,因為致力捍衛其理論而被稱為「達爾文的鬥牛犬」(Darwin's Bulldog)的另一位生物學家赫胥黎(Thomas Huxley),因此與這位主教也勢成水火。
有一次在一個科學討論的場合,韋伯福竟然向對方「挑機」,說究竟是他祖父還是祖母的哪一支是猩猩的後裔?這當然是一句十分冒犯的說話,出自一位主教的口更加有失身分。但好一個赫胥黎,卻沒有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反而平靜的說:「如果有人問我,我要選擇卑微的猩猩當我的祖父,還是選擇才智過人且有權有勢,卻運用他的才華與權勢在嚴肅的科學討論中插科打諢的人當祖父,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猩猩。」
這還不是令人最瞠目結舌的一次。另外一次,韋伯福在騎馬時,因為想炫耀自己的騎術,結果被座騎摔下馬,頭顱撞到石頭,立時一命嗚呼。赫胥黎聞訊後,向身邊朋友說:
「終於有這樣的一次,現實和他的腦袋有了交會,但可惜卻是次致命的接觸。」
(For once reality and his brains came into contact and the result was fatal.)
電影《解碼遊戲》裏的「電腦之父」
近日看了一套電影《解碼遊戲》,該片紀述「電腦之父」艾倫圖靈(Alan Turing)的傳奇一生。話說這位劍橋大學的數學天才,獲英國軍方臨危授命,試圖破解由納粹德國獨創,號稱世上最精密的情報系統「Enigma」密碼機。性格孤僻、孤芳自賞的他,終日埋首研究,只望盡快發明自動解碼機,但卻遭遇重重挫折,幸好在聰敏漂亮的女友鼓勵下,他終打破和同僚間的隔膜,研發出破譯敵方機密的裝置,讓英軍處處早着先機,以及二戰因盟軍打勝仗而提早結束,減低生靈塗炭。這部被稱「圖靈機器」(Turing Machine),後來有一個我們更熟悉的文字,那就是——電腦。
然而這位天才,背後卻隱藏着當時不容於世的秘密,戰後多年,他竟被揭發為同性戀者而遭英國政府入罪,含恨而終。
但電影拍得並不沉鬱,反而觀眾卻時而發出笑聲,因為這位性格孤僻、孤芳自賞的天才科學家,原來也是一個毒舌頭。
例如,當他被介紹加入英國政府戰時的機密破解德軍通訊密碼團隊,上司帶着他與團隊裏其他成員打招呼時,他依然故我的表現出一派傲慢。於是,團隊中有成員反唇相譏:「想學天才扮大牌,你也必須是天才,但現時做出成果的,卻只有我們。」圖靈聽後即不以為然的說:「是嗎?」成員說:「是,我們解讀了幾通德軍信息。」不料圖靈卻雷霆反擊說:「即使壞鐘一天也會準兩次,這不是進展,只是運氣。而我卻要設計出可解讀所有信息的機器,而且是每天即時破解。」
他又跟上司說,他要有自己的辦公室,上司說,他要跟團隊一起工作,互相合作,不可以做「孤獨精」。不料他卻說:「我沒空跟其他人解釋我那一套,而且恐怕他們只會拖慢我的進度。」
又有一次,這位寸嘴科學家與女友在陽光明媚的草地下,研究他那部開發中的解謎機器,突然他的研究拍檔興冲冲的跑到他跟前,告訴他剛剛想到如何可以顯著改善這部機器的一個點子,再即場詳細解釋,圖靈聽了後想了一下,說:「That's actually, not an entirely terrible idea.」(這個想法,還不算太糟。)一番好意,結果換來一番搶白,拍檔氣得瞠目結舌,正想發作,還是女友通情達理,懂得人情世故,於是急忙打圓場說:「I think that was 'Alan' for 'Thank you'」(這是她男友說「謝謝」的方式)!
期盼不起眼的人也能成就大事
這位天才科學家貌不驚人,但正如該片的宣傳標語所說:「有時,毫不起眼的人,卻往往能成就超乎想像的事。」(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no-one can imagine.)這也是我們對世界的期盼。
文﹕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