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印度與中國製造 全球四成人未來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25日 06:35
2015年02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去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度,其間在印度媒體上撰文提出:如果「世界工廠」(中國大陸)和「世界後勤辦公室」(印度)聯合起來,將成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生產基地,以及最有吸引力的消費市場。


乍聽起來,這個說法似乎是提倡讓中國大陸和印度各自發揮比較優勢,從而聯手在世界舞台上競爭。


印服務業屢獲誇獎 反而前途有限

然而,習近平又或是之前總理李克強訪問印度時,雙方簽訂的合作計劃,中方在印度的項目大幅度超過對方在中國的投資額。事實上是中國出口其製造技術,遠遠多於印度能分享的後勤服務經驗。


很多外國的評論員都喜歡誇獎印度所謂的軟件,說它與世界接軌、創造力比中國更強等等。實情是印度的服務貿易盈餘只是產品貿易逆差的五分之一,而且服務業就業人數已屆飽和。縱觀全球,服務貿易只能佔國際貿易的20%,畢竟製造實體產品才是經濟的基本。


莫迪欲複製「印度廣東」成功經驗

種種迹象顯示,印度正面臨重大的發展樽頸,而印度人和印度政府應該比誰都清楚這個問題。上屆大選選出了時任古吉拉特邦的首長莫迪為全國總理,古吉拉特邦屬於工業比較蓬勃的地區,甚至有人因此稱之為「印度的廣東」。莫迪當選後隨即提出「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 )的口號,以及涵蓋25個製造及出口領域的相應龐大計劃,並且到海外四處宣傳,更承諾改善惡名遠播的官僚和政府機關效率問題,務求吸引外資、鼓勵發展工業。


這個「印度製造」計劃的標誌也頗有意思。傳統上印度的標誌是大象,但可能莫迪總理嫌大象給予人的感覺比較笨拙,棄而採用獅子(見圖)。其實獅子在印度屬於稀有動物,而正好寓意只能生活在古吉拉特邦!


認真改善官僚和效率 發展空間大

雖然「印度製造」計劃至今還沒有太多實質的成果,但千萬別輕看印度製造業的潛力。根據世界銀行的《全球營商便利程度報告》,印度在189個國家中排第142位、創業便利程度排158位、在通過法律手段執行合同方面更差不多在榜末:第186 位。一個營商如此不便的國家,過去經濟發展也夠可觀。試想若政府真能改善官僚和效率問題,其騰飛的空間有多大。


印度和中國各有13億人民,「印度製造」和「中國製造」,將直接影響全球70億人口中差不多四成人的未來。


法律界人士

[李律仁 法律金融]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