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潘小濤﹕央視春晚的悶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24日 06:35
2015年02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農曆年期間,羊年的「央視春晚」成為輿論焦點。


今年央視春晚不僅收視率(28.37%)及觀眾人數(6.9億人)皆創下2008年有公開收視資料以來的最低紀錄,更被批評涉嫌抄襲,兩個搞笑短劇跟韓國及日本的節目高度相似,部分片段更是直接將台詞改成中文,主題、表演方式及配音等均高度「仿照」韓劇。總之,今年春晚一字記之曰「悶」。


一方面,觀眾見識多了,要求也就有所提高。現在國內電視台的娛樂節目多不勝數,不少是引進自外國極受歡迎的綜藝節目,水準及可觀性都不差。而且,大家也可透過互聯網直接收看韓日及外國娛樂節目。貨比貨之下,央視節目水平自然難以討好。


另方面,央視春晚的內容受到很多掣肘。中央電視台是中共中央喉舌,負責宣傳黨的思想路線,「春晚」則是將當權者引以為傲的「功勛」和治國理念,用平民百姓看得懂的「語言」表現出來,是以小品(趣劇)、相聲、歌舞等這些娛樂性較高的節目都是重頭戲,並圍繞當代的「主旋律」,例如江澤民時期是「走進好時代」,胡錦濤時就是「不差錢」,今天習近平主政了,拿得出來讓大家認可的政績當然就是「反腐敗」。


因此,「春晚」本身是高度政治性的,主要作用還是維穩和彰顯領袖功勛,娛樂性和趣味性倒是次要的。在今天政治高於一切的緊張氣氛下,連電視劇《武媚娘傳奇》中稍稍大膽的宮女服裝都要刪掉,即使反腐敗的短劇相聲表明沒禁區,但如今官場上處處政治地雷,央視又是反腐敗「重災區」,數十名前台長、官員、主持等被帶走調查,在此情况下,誰又敢放膽創作?更何况,政治標準言人人殊及變來變去,要準確把握節目的娛樂尺度並不容易,於是為了絕對政治正確,只好犧牲娛樂和趣味性了。也就是說,社會愈政治化央視春晚就愈沉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