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小學雞媽媽﹕第一次自己回家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24日 06:35
2015年02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一直搭校巴回校的我兒,上月第一次獨自乘巴士回家。


等兒子放學 患上「焦慮症」

可以做的準備工夫,我們大致都做了——向學校報備、千挑萬選有紅綠燈過馬路兼總站落車的路線、看網上地圖重溫街景和車站所在。我們還討論了路上可能遇上的各種狀况,如遇上不懷好意的陌生人怎辦?塞車要報平安嗎?忘了帶八達通怎算?(早前用五百大元搭巴士的小六學生剛好成為討論案例)……


期待的日子終於到來,媽媽哪兒都不去,專門留在家中守候。我以為自己會很淡定,原來差太遠了。


那個下午,我像平常一樣在電腦前忙碌,但隨着時間滴答過去,開始冒出「阿仔放學未返焦慮症候群」,症狀包括﹕視線失控地不斷飄移到屏幕上的時間顯示,密密走進廚房斟水「順便」查看大門防盜眼,以及產生種種「很難說一定不會發生」的恐怖想像。好不容易終於熬到——叮噹!——阿媽以九秒九速度彈起衝往開門,果然是阿仔!在媽媽眼中,他像是從奧斯卡台上回來的得獎者,或從戰場平安歸來的士兵,而當我準備上演擁抱吻賀激動重逢的婆媽戲時,阿仔卻有你無你一支箭衝入廁所辦要事。


朋友知道後,忙不迭給讚。分明很糗的阿媽,此時卻滿阿Q似的想﹕你一定是在讚阿媽終於克服心理障礙,沒在等候期間休克報警登報發散街坊搵仔……謝謝(大誤)﹗畢竟孩子的第一次,也都是爸爸媽媽的第一次(至少在這個階段啦)。


孩子每天也在成長

才不過兩個紅綠燈街口和一程巴士,卻有本事令媽媽想到最壞處去。媽媽清楚記得這一幕﹕那是幾年前的舊事了,小子才剛學曉走路不久,便積極地在遊戲架上大探險,可是前行不遠處就是垂直梯子即是他的道路盡頭,而他繼續呵呵笑呱呱叫,媽媽唯有化身拯救人員不斷氣急敗壞地「救急扶危」。這種陳年印象早已牢牢地刻鑿在媽媽腦裏,容易令人忘卻,孩子其實每一天都在成長,我們每一天都是「又大了一天的孩子」的爸爸和媽媽。


小風險為日後大風險準備

我唯有安慰自己,風險隨時都有,簡單來說,你的想像有多寬它們便有多糟——但它們終究會成為孩子自己要擔起風險。而且,我們讓孩子應付小風險,正是為他們日後可能遇上的大風險作準備。這樣他們才有本錢隨機應變。


那天晚上,我問我家小學雞,喜歡自己乘車回家嗎?即使沒有校巴上的友伴就只自己一人?小子點點頭,臉上的表情有少少穩重多多自豪。我兒又長大一點了,我又是一個長大了一點的孩子的媽媽。


作者簡介﹕愛採訪愛孩子,出版作品包括《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合著)。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這個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


文﹕蘇美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