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年初六,祝各位讀者羊年大吉,洋洋得意,神采飛揚,事事順遂!
在新春假期,我與家人再次到韓國首爾旅遊觀光滑雪,近三年來每年都定必一遊。韓國的科技產品、潮流服飾、歌曲電影,早已滲透港人生活的很多角落。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還被並稱為亞洲四小龍。這20多年來,究竟這四地的發展如何?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根據CEIC資料,1990年時的人均名義GDP分別為香港:13,485美元,新加坡:12,766美元,台灣:8124美元,韓國:6514美元。到了2013年次序排名出現更替:新加坡:55,975美元(+339%),香港:38,123美元(+183%),韓國:25,972美元(+299%),台灣:20,952美元(+158%)。
韓國的經濟騰飛很大程度有賴人民的勤奮拼勁。韓國人從小到大經歷學業上的重重難關,能否考進大學將奠定一生前途,人們重視的程度從社會投放教育的費用可見一斑。
青年收入低薪化 國民負債漸增
2012年韓國家長共花費約1300億港元在子女的補習上。激烈競爭的背後,隱藏着不少社會問題。忍受完巨大的考試及面試壓力後,並不就一定等於韓國青年從此能踏上康莊大道。台灣有「22k現象」(即台灣年輕人低薪化,領取約2.2萬台幣,等同5000多港元月薪),韓國也有「88萬圜世代」(即很多未能晉身公務員或大企業的青年只能拿取月薪約6000港元薪金)。
青年收入有低薪化迹象,同時國民的負債正慢慢增加。 《經濟學人》報道,韓國的總家庭負債在2013年首次超越1000萬億韓圜。家庭負債對全年入息比率於2012年為1.6倍,較經合組織(OECD)平均的1.3倍為高。儲蓄比率則由1988年的19%下降至2012年的4%,為經合組織國中最低。可是,相對其他的發達國家,韓國的養老金及社福制度仍有待改善,不時聽聞韓國老人老來無依的新聞,可謂晚景淒涼。我們在享受「韓風」帶來的種種時尚玩意時,不忘留意當地社會的深層議題,才能更立體去理解他國的成功及不足的地方。
儲蓄比率降至4% 經合組織中最低
歷史發展與當代社會是密不可分的。朝鮮半島的和平與中國甚至全球的福祉緊緊相扣。不管是理財投資,還是待人處世,多讀歷史能夠以古鑑今。我與家人參觀了韓國戰爭紀念館,閱讀當地從古時三國時代到現代韓戰的歷史。在和平時代生活的人,往往會把太平盛世視為理所當然,覺得政治上的紛爭終必會以金錢利益為依歸的理性計算解決。但是,縱觀歷史,人間的種種慘劇很多時都是由偏激的意念點燃藥引,最終一發不可收拾。祝願乙未羊年,世界會止息干戈,讓和平常在人間。
[莫冠業 經管人語]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